第B07版:法治随笔

雅趣

本文字数:828

  □崔鹤同

人应该有点雅趣。像一条鱼,不应该呆在一潭死水里,静止不动,形影相吊,浑浑噩噩;而应该在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里,尽情地、活泼泼地摇头摆尾,嬉戏游玩。又像一棵树,无雨也无风,纹丝不动,呆若木鸡,无丁点可爱之处。不如在风中,雨中,摇晃飘拂,前仰后合,树影婆娑,雨声淅沥,恰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溢满诗情画意。

1919年秋,张恨水从安徽潜山老家来到北平。当时他是一介贫寒的书生,两手空空,囊中无物,只靠卖文为生。但当初有两件事他最感兴趣,一是听戏,一是读书。有一次,他交过房、饭费后,只剩下一块大洋了。恰巧这时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三个人联袂上演《霸王别姬》,这出好戏不能错过。他花去了身上仅有的一块大洋,去一饱眼福。张恨水常常流连于书摊、书铺之间,嗜好考据与历史书籍。他时而手不释卷,他颇欣赏,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在张恨水的生活中,戏就像盐,而书就像空气和阳光。正是这种雅趣,使他贫寒的日子,平添了许多暖意和亮色,活得有滋有味。

李渔在《闲情偶寄》  “看花听鸟”中说:  “夜里比花睡得晚,早晨比鸟起得早,唯恐遗漏一花一鸟。”显然,看花听鸟,是李渔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雅趣。难怪,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小说,散文、诗词、戏剧、戏剧理论、美学,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著作等身,世称才子“李十郎”。他热爱自然,大到山川日月,小到花草鱼虫,无不怜惜珍爱。他是个“色香味型”俱全的“生活家”。因而他的文字也鲜亮灵动,活色生香。

我是个凡夫俗子,说不上有什么雅趣。但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每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我就去翻翻书,读几篇美文,吟几首小诗,或者去涂鸦,在键盘上敲出一行行字来。这时,我烦躁不安的心立马会安静下来,就像雨过天晴,碧空万里,一弯彩虹斜挂天边。这就是我情绪的调节器,日常生活的调色板,我的日子也因而多了些许宁馨与欢愉。

人生苦且短。在这苦且短的岁月里,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些雅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雅趣 2021-08-31 2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