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2014年底,李君遐在七宝老街发展的拐点上“空降”到这里。近7年间,李君遐扎根于此,带领这个曾经被臭豆腐、羊肉、小工艺品等占据的老街业态转型、提速发展,带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七宝人改善旧居、收获幸福,她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这座“千年古镇”,也让七宝老街焕发出“新颜”。
“新掌门人”
把好安全整治第一关
2014年12月,李君遐刚刚调至七宝老街主持工作。彼时,老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了发展拐点:一方面商居混杂、商旅融合,充斥着多重主体的多元诉求,安全隐患重重,社会治理成本高;另一方面,被臭豆腐、羊肉、小工艺品等占据的老街,被质疑落入“千镇一面”的俗套,业态提升和产业赋能难度大。
李君遐深觉使命之重。“当时,七宝古镇平日客流量在3万人左右,节假日时可达7-8万人,人流密度很大。”更令李君遐感到后怕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流密度之下,安全隐患竟是随处可见。
“有部分居民在二进三进区域私自违法搭建了灶间,在南大街200米长的路段上,竟然还摆放着各家商户几百个煤气钢瓶。”在李君遐看来,这就像藏了几百个炸弹。
取消钢瓶,降低安全隐患,李君遐作为老街的“新掌门人”感觉势在必行!为此,她专门四处请教安全方面专家,学习与安全有关的业务知识,在镇安监所的鼎力配合下逐一上门做思想工作,并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至2016年上半年,古镇核心区域商业区基本完成了安全整治工作,这也为后继老街业态调整工作肃清了障碍。
建立“一户一档”制
解决住房急难愁盼
老街是个大社区,在二进三进还住着很多原居民,这与沿街商铺一样,都是老街的风景线,但这些房屋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大雨一滂沱,屋内现小河”“大风一到,房屋飘摇”等现象在这里实实在在存在着,不少居民每日还在“拎马桶”,这些问题也成为老街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障碍。
2019年起,在七宝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李君遐带领团队牵头开展七宝老街老旧住房改造项目,但在项目启动后,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项目的难度超乎想象。
“公房、私房、宅基地,各类性质的房屋犬牙交错,有的一个门牌号下多达十几个户口,各种改造的声音此起彼伏。”李君遐说,当时大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难!但“让老街百姓生活得更舒适和幸福”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带领团队顶住重重压力,通过建立“一户一档”制,最大限度解决群众住房的急难愁盼。
今年6月底,老街最终完成了7个地块的改造工作,彻底解决了部分老百姓住房困难、生活不便问题,提升了区域内百姓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同时也较好地保护了老街的历史建筑风貌。
注重品牌打造
提升老街软实力
作为千年古镇,文化是老街的精神内核,是灵魂,也是老街实现高品质发展的根基。
为此,李君遐首先邀请专业团队,制定了“七宝老街民俗古镇开发方案”,分步推进街区业态调整,并通过管理权归集、商铺公开招拍租等工作,逐步优化了老街业态布局和营商环境。
在此基础上,李君遐带领团队开始不断提高老街的文化产业占比和人文内涵,提升老街的软实力。将老街的发展理念由“商、旅、文融合发展”调整为“以文化为引领,文、旅、商融合发展”。
此后,李君遐又带领团队着手打造了“七宝里弄”品牌项目,在这一品牌下,将汇聚老街传统特色民俗小吃,通过整体规划和专业打造,使老街的民俗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发展区域。
2020年11月4日,七宝古镇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为老街开街20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也为老街后续发展开启了新的起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