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老人身体恶化告女儿要涨赡养费

女儿:他只是我“生物学父亲”

本文字数:1459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庭原告席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慷慨激昂陈述着家史,被告席上,两位女律师冷静而专业地予以简短应答。这是日前在黄浦区人民法院的一起赡养费纠纷庭审现场,已有46年父女之情的王氏父女在此隔空对话。一边是将青春奉献给兵工厂、晚年丧失自理能力孤独住在养老院的老父亲,一边是自幼与父母感情淡泊、将父亲视作“生物学父亲”的女儿。当老人需提升照护等级而增加赡养费时,女儿这边一句“真实性无法证实”  “不应追求过高的养老质量,可以考虑换一所中低档次养老院”的回复,让老人的其他亲属顿时血压上升。

女儿眼中的“生物学父亲”

根据老王的诉讼代理人、弟弟王先生所述,生于1939年的老王,将全部青春献给了重庆山沟里的兵工厂,因此只得把1976年出生的女儿王女士长期寄养在岳母家生活,再每月寄回足额生活费。老伴去世后,老王把家中所有存款全部赠予女儿,以弥补多年来对其的亏欠。在被送往养老院前,老王也曾被女儿接到上海共同生活过几个月,但或因沟通等问题,最终被送往广东珠海的一家养老院生活至今。  “作为亲人,我们一直不明白为何这个女儿不愿赡养老父亲?”王先生说。

老王的女儿没亲自出庭,对此,她的代理律师表示:  “这是历史原因,我们不做深究也不予评价。”

2年前,王氏父女就因赡养费纠纷打过一次官司。  “我们也不想上法庭,但因为找不到她(王女士)。我们打电话没人接,发消息基本不回,她说老王只是她的‘生物学父亲’。我们实在没办法了才请求法院解决问题。”王先生说。

2年前的判决结果,是王女士应当支付老王每月1800元赡养费。但即便如此,据王先生披露,侄女也未能全部主动履行。根据黄浦法院一份生效于2020年5月的执行裁定书显示,王女士有10000余元银行存款被冻结划拨,用于履行此前关于向其父支付赡养费的生效判决。

老人应该追求更高养老质量吗?

此次老王再度将女儿告上法庭,  “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先生说。据其出示的照片显示,老王如今瘦骨如柴,奄奄一息,  “他双目基本失明了,腿上一点力量也没有。吃饭、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决,也对室友造成很多不便,因此需要更换单人间居住。”此外,王先生还将老王目前的一些生活开支账单、消费记录等作为证据提交给法庭。

因此,老王诉请让女儿在原1800元每月赡养费基础上,增加2700元每月,至4500元每月,以满足照护等级提升所增加的一应开支。

对于老王的诉请,王女士表示拒绝。其代理律师表示:  “我们对原告出具的证据真实性无法证实,描述其生活现状的照片也没有收到过。”而当庭辨认照片后,律师说:  “我们不认可照片的证明目的,因为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这样的状况,这些不是增加赡养费的理由。”律师还披露:  “自上次判决后,王女士不清楚老王是否还居住在原养老院,也不清楚对方目前的花费明细。”

“她当然不清楚,她一个电话都没来过,她爸给她打电话也从来不接。”此时王先生突然插嘴道,随即被法庭依照纪律警示。

代理律师接着表示:  “原告有稳定的收入,退休金加上我们目前支付的赡养费,每月共计近7000元,足以支付养老院的开支。我们认为老人应当按照自己的经济承受水平,合理安排养老生活,不应追求过高养老质量。例如,目前老王居住的双人间已完全够用,而且他居住的养老院在珠海当地已属中高档次,如果一定要更换单人间,可以考虑换一所中低档次的养老院。”

庭审的最后,原告表达了接受法庭主持调解的意愿,但被告拒绝接受调解,因此法庭决定不再主持调解,并表示将择日对本案进行宣判。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 老人身体恶化告女儿要涨赡养费 2021-09-29 2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