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三个百分比背后的故事

三年来,进博会法庭全力护航进博会“越办越好”

本文字数:3178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白皮书(2018.10-2021.10)》通讯员 许超 摄影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已进入倒计时。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三年来该院司法服务保障进博会的工作情况,对外发布服务保障进博会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涉进博会民商事案件量年均增长30%;案件调撤率达70%;庭审无人记录率达93.37%……一组组数据犹如“成绩单”,见证了青浦法院西虹桥人民法庭(下简称“进博会法庭”)三年来的成长。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家为进博会“度身定做”的展馆里的法庭,走进上海法院服务保障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前沿阵地,了解这几组百分比数据背后的故事。

数字一: 30%

三年受案266件  年均增长30%

“你看,这里是我们导诉台、诉讼服务窗口……这个是我们打造的‘青智慧’智慧舱……”近日,记者在西虹桥(进博会)法庭诉讼服务大厅里,见到了庭长吴小国。对于这里的一切,他如数家珍,介绍时脸上难掩自豪。

记者记得,2018年10月8日,进博会法庭刚刚挂牌成立时,还是家仅有一个审判法庭的“小法庭”,地方不大,案件量也不多。如今,法庭“搬”到了新地方,距离国家会展中心最近的展馆只有20米。宽敞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3个审判法庭,1个互联网法庭,律师接待室、调解室等也一应俱全……三年来,进博会法庭的变化可谓肉眼可见。

与之相应的,受理案件量也在以年均30%的增幅在增长。

根据青浦法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三年来,截至今年9月,进博会法庭共受理案件2216件,其中涉进博会民商事案件266件。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受理48件、64件、81件,今年1-9月受理73件,受案量年均增长30%左右。

“涉进博会纠纷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服务、租赁、工程、保障四大类,24种案由。”发布会上,青浦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富泉介绍。比如,服务类纠纷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站台搭建纠纷、主场搭建商以展台质量不合格被国外客户扣款为由,诉请实际搭建主体赔偿损失等。

三年来,涉进博会案件审理难度不断加大,涉进博会案件涉及利益主体多样,涉外因素复杂,影响范围广,案件的审理效果直接决定司法服务保障进博会的工作成效。

为了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涉进博会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博会法庭坚持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审判,从纠纷解决、诉讼服务、诉源治理、联动协作四个方面,着力构建12项长效机制,打造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全力护航进博会“越办越好”。

数字二: 93.37%

建立全流程网上办案机制

“庭审无人记录适用率93.37%,高于同期全市法院60.8个百分点。”翻开白皮书,这一组数据令记者印象尤为深刻。

而这组数据的背后,得益于智慧法庭建设。

其实,无论是一楼诉讼服务中心里的“青智慧”智慧服务舱;还是审判区里的专门“互联网法庭”;亦或是二楼办公区里的“大数据中心”,进博会法庭里处处体现“科技感”和“智慧”。

三年来,进博会法庭逐步建立起以智能化为基础的全流程网上办案机制,处处体现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处处让当事人感受到纠纷化解的低成本及高效便捷。

不少案件当事人一张纸质材料未交,一次法院未跑,纠纷就已经解决。

第三届进博会召开前夕,2020年10月30日下午,进博会法庭收到3件起诉进博会餐饮供应商子纯公司的案件,3名原告申请冻结了子纯公司的银行账户。

“当时,子纯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急匆匆致电,表示‘企业账户被法院冻结,无法采购食材,将无法顺利完成进博会的餐饮保障’。”法官黄洁亭对此印象深刻。

原来,子纯公司在国家会展中心内经营较大的美食广场,承载着进博会餐饮保障任务。吴某等人与子纯公司联合经营品牌餐饮,因疫情影响,双方解除合同,吴某等人退租,但子纯公司未及时退还保证金等费用,因此吴某等人提起诉讼,并申请冻结账户。

彼时,国家会展中心已经封闭管理,吴某等人无法进入法庭。为避免对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进博会餐饮保障工作产生影响,法官上门送达诉讼材料,当场听取子纯公司的答辩意见,核实涉案的各项费用及具体金额等。

最终,黄洁亭通过线上调解沟通,3名原告同意减免被告部分费用。2020年11月3日,各方在线签订调解协议,子纯公司转账履行付款义务,法官立即与执行局涉进博会案件执行团队联系,当场解除了对子纯公司账户的冻结,仅用了5天,让纠纷止于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前,也保障了进博会餐饮供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涉进博会案件、涉展会案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当事人大部分都不在上海。”吴小国坦言,如何克服疫情防控对涉进博会纠纷高效化解的影响,曾成为当时困扰进博会法庭的一大难题。全流程网上办案机制无疑是最好的答题方式,也满足了当事人实实在在的需求。

数据显示,在全流程网上办案各环节中,2020年1月起,进博会法庭网上立案率超过80%;今年6月起电子送达率超过60%;今年1月至9月,在线庭审适用率达20.4%。

科技和审判的融合让审判效率、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

“法庭积极回应进博会各类主体司法需求,建立以一站式为目标的全方位诉讼服务机制,以智慧舱为代表的智慧诉讼服务机制。”青浦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富泉介绍。

进博会法庭还结合展会周期短、人员密集等特点,积极开展巡回诉讼服务,在大型展会期间,主动对接主办方,增设诉讼服务点,发放中英文诉讼指南,现场接受咨询、现场立案,引导纠纷调处,保障各类展会有序举办。

数字三: 70%

诉源治理  建立涉进博会风险提示机制

白皮书显示,涉进博会案件调撤率达70%,高于非进博会案件15个百分点。三年来,进博会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行展馆区域矛盾非诉化解机制、涉进博会主体风险提示机制、进博会主体法治思维提升机制,分阶段、多途径,推动纠纷就地化解。

尤其是以司法大数据为基础的涉进博会主体风险提示机制,发挥审判数据分析的风险预警功能,加强对涉进博会新问题的前瞻性调研,重点领域定期分析和风险预警,通过走访调研诉讼案件较多的企业,编发司法建议书和审判白皮书等方式,向进博会承办方、服务商等各类主体进行风险提示。

比如,今年上半年,在梳理近三年涉进博会案件中,法官助理尹强发现个别案件涉及进博会参展商违规转让展位给没有参展资质的中外经营者来获取利润,针对这一现象,法院及时向进博会承办方反映,并向其提出工作建议,共同推进进博会法律风险预防和纠纷化解。

“每年进博会结束后,我们都会收到一批进博会搭建商起诉参展商索要展台搭建尾款的纠纷。”尹强介绍,不同于一般的承揽合同纠纷,即至诉讼中,展会的展台早已拆除,对于被告常提出的质量抗辩,事实查明十分困难。

开庭前,法官询问展台搭建商:既然被告都提出质量抗辩,为什么不在展台搭完以后要求客户验收呢?他们均表示,大家都没有这个意识,尤其是现场搭建的工人,更不懂这些。

庭后,通过梳理涉进博会等大型展会的展台搭建纠纷,法庭发现大多数展台搭建合同缺乏验收条款、搭建商缺乏证据意识。如何提升涉进博会主体法律意识?于是,法庭加大案例宣传,重点选取展台搭建类、建设工程类、房屋租赁类等涉诉较多类型的案件,专门编印涉进博会专刊,通过真实案例呈现裁判规则。

此外,进博会法庭自成立后,与进博会承办方、兄弟法院、驻地政府、高等院校加强联动协作,绘就司法服务保障进博会的工作合力。逐渐形成了与进博会承办方良性互动机制,与示范区法院联合服务保障机制,以及与驻地政府沟通联系机制。

“今年,我们还将会同长三角示范区辖区法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组建联合团队,走进展馆,开展诉讼服务工作,向全球展商展示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吴小国介绍。

“上海青浦法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改革创新,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张富泉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三个百分比背后的故事 2021-10-18 2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