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洋
《觉醒年代》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这段时间里,一群以救国为己任的热血青年追求真理、追寻理想的一生。
留学日本的陈独秀在回国路途中,望洋兴叹:中国该往何处去?当时的中国,没有人知道答案。各种思潮汇聚,知识分子上下求索,只为了寻找一条最适合中国的道路。
陈独秀回国后,与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人一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一群热血的青年,为国家寻找前进的方向而聚在了一起。 《新青年》刊物创办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倡导白话文,试图启蒙思想,开启民智,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
李大钊先生通过广泛深入社会底层考察国情,认识到除了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外,要想真正地改造中国,必须倾听人民大众的呼声。陈独秀放弃了他回国时立下的“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承诺,他们对中国未来出路的探索更加激进和坚定。
“苦中作乐,才是士的本质。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延年、乔年,都因革命而牺牲。上一秒,延年、乔年面朝阳光,大步流星地踏上了赴法国的邮轮;下一秒,他们满身伤疤,脚带铁镣,英勇赴死。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从容;临刑前,他们回眸的笑容依旧无比灿烂。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都还不到30岁,延年说, “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跪下!”
剧中还有一幕,发生在李大钊秘密将受到警察缉捕的陈独秀送往天津的路上。在天津的海河边,他们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些难民衣衫褴褛,沿街乞讨,最直观地表现了国家在深重危难中,平民百姓所过的非人生活。为什么要建党?陈独秀高声疾呼: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能够获得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人的快乐。这是两位中国共产党创始者最初的初心。他们的初心,他们的使命,正是被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继承下来,我们才有了今天。
作为当代青年,勿忘我们党当初经历的生死考验、付出的惨烈牺牲,不忘初心,立足岗位、提升本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