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专版

章跃 多走一步的民生执行

本文字数:3297

  来到章跃办公室采访,只见章跃正忙着在一本红色笔记本上写个不停。面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卷宗,几乎没有一丝空隙。

“不好意思啊!我得把今天的活儿记下来,免得忘记了,这是我的习惯。”章跃满含歉意地说。

他指着桌上的卷宗:  “这些都是正在办理的执行卷宗,放在桌子上,一是能及时找得到,二是时刻提醒我有那么多的当事人在看着我。”

“一直在执行一线,你是靠什么坚持下来?”采访时我问章跃。

“熬过来的,一摞摞卷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家庭,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章跃腼腆地说。

这就是章跃,一位从江南烟雨中走出来的执行法官。

年轻人

吃点苦不算苦

人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2009年9月,刚进入上海金山法院执行局的章跃就被分配到“彭文忠法官执行工作室”,成为彭文忠法官的学生。

彭文忠当时是执行局副局长,负责的执行案件大多是复杂疑难案件。在执行工作中,彭文忠很拼也能吃苦,这深深地影响着章跃。

章跃深情说道:“我大学主修的是国际法,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幸运的是我遇到一位好师父。”

在“彭文忠法官执行工作室”的三年,给章跃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时我什么活都干,美其名曰‘综合岗位’,师父让我多看,多学,多想,多做,时常挑灯夜战,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师父说年轻人要多做事,吃点苦不算苦。”章跃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就这样,三年的“学徒”生涯让章跃进步飞快,执行事务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流程规范……执行工作的脉络已经印在他心中,让他打心底里认同这份执行工作。

“那段时间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虽然很苦也很累,但也熬过来了,跟随彭文忠,他不畏艰难的责任心深深影响了我;需要向其他执行法官了解办案数据等材料,学到了丰富的执行办案经验;撰写材料让我养成了用笔记本记录的习惯。”章跃说。

2012年,章跃“出师”开始独立办案。从此,时常看到鼻梁上架着一副精致黑框眼镜的章跃拎着一只老式的黑色公文包,快步流星地穿梭在人群中,开始他的执行法官工作。

多走一步

让案件柳暗花明

“一直有个习惯,碰上难处理的案子就记录下来,反复琢磨,案结事了再把它划去。”章跃的红色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案号、当事人的联系方式等。一页页沟沟壑壑泛黄的纸张记述着章跃辛勤办案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回忆起第一个令他头疼的案子,章跃至今记忆犹新,脱口说出了当事人的名字。这是一起财产分割及抚养费纠纷的执行案件,女方起诉到法院要求男方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及财产分割款。双方矛盾很深,互有成见,男方经营小本生意,收入也不高。前期,章跃数次与男方约谈。男方心中有怨气,表示付不出也不愿支付。后期,男方竟为躲避执行,拒接法官电话并搬离原居住地。

“我这人的脾气就是不服输,他能熬,我就陪他熬,那段时间和他熬上了。”章跃笑道。

章跃通过公安协助执行,定位到男方新的居住地,再次上门找其谈话,从父女亲情谈到法定抚养义务,积极提供多种给付方案供其选择,并以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加以威慑,最终将抚养费及财产分割款执行到位。之后,男方再也没有拖欠过抚养费。

这个案件对章跃影响很深,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从“社会”的角度去审视执行工作,真正反思自己承办案件的社会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涉民生案件的执行,章跃学会了刚柔并济,学会了换位思考,理性思考中注入了不少感性的色彩。他开始尝试一些柔性办案方式,兼顾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综合施策,更加具有人情味。

“我遇上一个菜场腾退案,当时一群人举着写错我名字的牌子闹到法院。”章跃笑着讲起了那个难忘的民生案件。

那是一起菜场租赁的执行案件,林先生承租了某投资公司并转租给戚先生,戚先生在此处成立某农贸市场。因林先生拖欠租金被告入法院,法院判决,林先生与农贸市场共同承担返还案涉房产的义务。

判决很明确,执行却是一波三折,经历了谈判、和解到毁约,章跃颇为苦恼。涉案房产有84个摊位,30多位摊主,这些商户目前仍继续经营,他们都签订了相应的租赁合同。强制清场他们损失巨大。

正当他陷入两难境地时,意外发生了。“章跃,快看楼下。”他一眼就瞧见了木牌子上“张悦”的大名。原来,30多位摊主在戚先生的怂恿下,举牌来院,要求法院保障他们的利益。

待安抚完摊主,章跃向师父彭文忠请教求助。

之后,章跃和师父彭文忠一起会见了接收该农贸市场的下家,提议由他直接与商户们重新订立租赁合同的方案,由商户们自主选择去留。最终,商户们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案件顺利了结。

至此,章跃领悟到了执行思路的重要性。“师父对我影响蛮大的,我至今仍记得他的教诲:‘同样的线索,我们要比别人多走一步。’”多调查一些细节、多寻找一些线索、多采取几个措施,案件执行可能产生柳暗花明的良效。这多走一步,章跃始终铭刻于心。

法官

就要为百姓多做实事

章跃办理了很多涉欠薪的民生类执行案件,此类案件人数多、时间长、执行难度大,企业往往无力清偿,老板动不动就“跑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一方安全稳定。

2017年底发生的一起欠薪案,涉及130多名职工,人数众多,诉求多元,群势激烈,甚至在申请执行前还发生过工人堵国道的极端事件。但该企业管理混乱,工资台账不清,加之年关临近,情况非常紧急。

章跃接手此案后,面对职工们蜂拥而至的咨询电话,第一时间就请职工代表将自己拉进他们建立的讨薪微信群中,对职工们所关心的执行进展、所面临的瓶颈等一一进行回复。当他进入厂房会见职工代表时,看到厂房的工作台上还铺着纺织半成品,满目狼藉,一群辛辛苦苦靠双手吃饭的纺织工人双手布满老茧,食指上看得出做工留下的痕迹。

大家的眼神像看到救星般紧紧地盯着他:“章法官,厂子说倒就倒了,可我们要回家过年的啊,我现在没脸回去啊。”“孩子还等着我交学费呢……”

面对职工们的诉求,章跃心里五味杂陈,几千块钱对他们而言,可能意味着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过不好年,但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见到章跃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真的没有钱!”

章跃的韧劲立马上来了:“没有钱?那我们以后要经常见面了,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能熬,我们看谁熬得住谁!”

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一看法官这气势,一下子就偃旗息鼓了,他低头摆了摆手,“法官,我想办法,我现在就想办法筹钱……”

随后的执行过程中,章跃第一时间查封企业财产,先后十余次赴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属地政府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多次约谈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及股东。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接待该企业职工代表。

一次次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自筹50万元资金交到法院用以解决部分工资款。相关政府部门、法院、企业职工代表一起联合协商剩余欠款处理。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春节前夕,130多位职工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款,安心返乡。

“我的母亲是一名针织厂职工,也经历过一段下岗再就业的艰难经历,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更能设身处地地为工人们着想,”谈及劳动欠薪类执行案件的办理秘诀,章跃感慨良多,“要办好这类案子,必须具备同理心、耐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

自2012年以来,章跃共办理了各类涉民生案件2000余件,执行到位工资款近5000余万元,尽最大可能维护群众利益。

章跃至今仍记得母亲的教诲:“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人,你既然选择做法官,就要为老百姓做实事。”

提起家人,章跃一脸愧疚。“没怎么顾上家,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妻子承担得更多些。”

2019年元旦前夜,正和家人吃着跨年晚饭的章跃接到了松江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打来的电话,此前有个当事人拖欠了11名工人工资达42万余元就失踪了,公安告知章跃,在道口发现了被执行车辆,已被临时控制,通知他前去现场处置。

章跃一脸尴尬地放下碗筷,有些为难:“刚刚来电,有个被执行人的车子给道口扣下了。”母亲关切地说:“你快去吧,别人可能也等着执行款救急呢。”

妻子对章跃的歉意颇为熟稔,起身为他拿件冬衣,温柔地说:“晚上可能要下雪,多带件衣服,注意身体。”

跨年的那个夜里,天上飘着大雪,章跃一行将车辆扣押回院已是深夜凌晨,低头瞧见家人发来的短信,他的心却很暖很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专版 B07 章跃 多走一步的民生执行 2021-10-19 2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