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抚平短视频版权痛点需从法律层面给力

本文字数:969

资料图片

□吴学安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部分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无视版权规则,对影视作品任意剪辑、传播等,引发影视行业强烈不满。短视频领域侵权界定难、追责难等问题一直是行业顽疾。  (10月31日中国经济网)

在短视频APP上,经常能看到一些主播带你“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或是多个主播换汤不换药反复演绎同一个“老梗”。短视频正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的最新高发地带。有调查数据显示,短视频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超过九成。

在短视频的制作过程中,经常要借鉴他人作品,或者是使用一些背景音乐。尤其是视频的片头部分,但这种创作方式应该不属于侵权行为。日前,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短视频著作权案件审判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详细阐述了短视频创作的界限,以及原作者如何维权等。办案法官向短视频行业相关人员提示,创作短视频要注意在作品上加上权利标记和维权声明,这对后续的维权至关重要;短视频对外授权要保存好授权传播的证据;制作短视频应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得随意使用他人作品;播放他人短视频应当取得短视频著作权人的许可。如今,短视频的应用与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针对短视频的版权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行为主体有三种:短视频的作者、作品的传播者、视频播放平台。在侵权案例中,短视频的传播者和播放平台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眼下,抖音、火山等短视频平台遍地开花,短视频创作者也越来越多,而抄袭、侵权等行为也经常出现。尤其是一些平台通过算法或以技术中立的名义,把其他平台上的版权作品抓取过来放到自己平台上使用,这种行为对整个互联网内容产业的行业发展秩序造成了较大损害。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呈现繁荣趋势,涌现出一批现象级产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版权诉讼。从目前短视频侵权诉讼案来看,短视频平台侵权行为突出表现为平台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完成侵权短视频,由第三方机构上传;平台注册大量自媒体账号,伪装成自媒体抓取作品来分类上传,并利用“避风港原则”逃避责任;一些短视频平台推出培养计划,鼓励和引导自媒体上传侵权短视频,平台再主动推荐。随着全社会网络版权意识深入人心,打击盗版侵权机制日臻完善,不管是网络抄袭,还是短视频剪辑拼凑,以后网络搬运工肯定很难生存下去了,网络侵权现象将会得到根本遏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抚平短视频版权痛点需从法律层面给力 2021-11-02 2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