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见习记者 谢钱钱
从起诉迪士尼“禁止携带零食入园”到起诉苹果手机不配充电器,近年来, “较真”的大学生们为消费者权益发声,赢得不少喝彩。就在最近,大学生们又将触角伸向了广袤中国大地的法治建设,厚积法学理论,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矛,穿透法治中国建设,发出青春之声。
近日,首届“从法杯”法治中国调研大赛顺利举办。记者获悉,本次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初赛阶段共收到来自全国65所高校的166组来稿。如何解决基层司法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缺位问题?大数据与市域社会治理中存在什么矛盾与风险?一个个关切民生的问题,迎来了高校学子的发声。而透过这一份份蕴含实践、理论、论证的调研报告,当代青年法学生们的社会担当和法学教育不断进行的自我革新也逐一呈现出来……
走出课堂的法学学习
“我们小组成员主要走访了一个省的区、县、乡三级行政区,纵向对比三级‘人民调解制度’优势与不足,是我们小组课题的特色……”在“芳草地、红砖墙”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园里,20级本科生李琪同学兴致勃勃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小组的选题。
今年7月,时值暑假,学校教务微信公号发布的一则“从法杯”法治中国调研大赛预告吸引了李琪和几位同学的注意,几位大二同学一合计,决意接下这个“挑战”。对于小组六人此次的“冲动之举”,李琪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我们成员都是法学出身,暑期也有小伙伴在法院工作”。能力、资源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出于浓烈的兴趣。几人以区域“人民调解制度”的探索为切口,切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宏大主题。
像李琪这样的同学不止一个。记者从大赛主办方华东政法大学获悉,截至9月15日24点“从法杯”初赛作品提交结束,后台共收到了来自全国26个省份、65所高校的166份稿件。如何解决基层司法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缺位问题?大数据与市域社会治理间存在什么矛盾与风险?一个个朴素的、切关法治民生的课题,迎来了高校学子的发声。
“人民调解”制度素有“东方一枝花”之美誉,如今已然成为群众自治解决纠纷的一大法宝。而对李琪而言,从书本上仅能窥见其冰山一角。在选题考察阶段,几位组员便陆续实地调研了半个多月。选题确定后,几位负责“前线”实地调研的同学深入区镇村三级,走进街头巷尾,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倾听基层的声音。这幅广阔的基层法治建设绘卷向他们展开,优势、问题、矛盾、破解之法……或成熟或稚嫩的想法跃上笔尖,这是与坐堂默书全然不同的另一种法学学习。
“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也希望学生能够作出贡献。”此次大赛的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李俊在跟选手接触过程中发现,“一开始,他们可能设想得比较理想,但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对法律有了另一层理解。”出身于法学与社会学两大学科,李俊对学科竞赛于法学教育“实践导向”的作用有着更深的感悟:“目前,法学教育在教义法学上已经比较完善,但法律实证研究还需更进一步。法学比较强调实务,不了解中国法治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很难做好各方面的法律服务。”
作为本次大赛的指导老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涧参与指导了三篇文章,选题聚焦于执法权下沉改革、家庭暴力治理的协同机制以及村规民约的实施效果等当下基层治理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聚焦于本土,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意义,同时通过探讨问题又能训练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方涧表示,在指导学生时,他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从现象出发并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的本质。同时也会教授一些论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素养。
应邀担任此次活动评审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家亮坦言,在审阅参赛作品时,他更关注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
“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基于实地调查撰写的,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从过往侧重于法理法条的分析,法学院的同学走向实践,并开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开展法律实证研究。同时,也有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的同学拓展视野,将目光投注到法治领域”。黄家亮告诉记者,这种趋势让他很受鼓舞。
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法学教育
实际上,学科竞赛长期受到法学教育界的青睐,仅华政就有涉及辩论、公益诉讼、翻译等多方面的竞赛,而将触角伸向法律实证研究领域的,“从法杯”是首个。“社会学擅长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李俊说道。
由于队伍中缺少擅长实证研究的同学,在项目开展中,队长李琪感受到了艰涩,为此他们邀请了颇有实证研究经验的汉语言专业的老师,经验丰富的指导让他们的思路清晰不少。
走访、座谈、问卷……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李琪小组感受到了当地人民调解的领先优势——“矛盾调解中心”等结构配备非常完善,同时也发现问题所在:资金投入存在差距,调解员能力参差不齐……
如今的她,对“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解可谓更深。李琪小组顺利通过了初审。经过了第一轮的角逐,她也反思了不完善之处。
“问卷这一块,是我们调研中最为缺失的,问卷的设计并没有反映出更多实际问题”,李琪表示,“我们打算进一步细化方案,并且希望全部组员都可以深入到‘一线’实践,有更多样本,也有更多成长。”
“在研究‘法律利用科技进行赋能’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行业发展仍存薄弱之处,而学校可以发挥理论跟实践结合的优势,改善法律生态。”作为一家法律科技服务企业,本次大赛的协办方、从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朱箭飞告诉记者,“现实中,法律实务领域对法学生们往往都有理论之外的要求,也就是动手能力。”
朱箭飞认为,将主题定位于“法治中国”的调研给同学们带来的收获远超案件代理。“希望同学们的调研成果最终能够形成有影响力的建议,为政府决策‘助攻’,同时,法律服务行业能够更好地借助这支庞大的基础性研究力量,改善整个法律行业的生态。”
事实上,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从法杯”大赛就是一个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练兵场”,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研究现实法律问题。
在李俊看来:“法律实务除了案件代理,还有立法、执法、司法等问题,需要有实证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学生介入,在准确描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法治环境更加完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