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电话问卷调查,答不答?

本文字数:1399

□张林凤

电话铃声响起,接听,传来普通话语:“您好!我是上海市统计局的调查员,占用您几分钟时间,询问一下疫情过后您的消费意向。”我不假思索,就用上海话回绝。对方急切地换成上海话“就两分钟,好伐?”接着连珠炮似地“年龄段”“有无购房意向”“有无装修意向”“有无购车意向”……,由于她的上海话,拨动了我的恻隐之心,一一回答了她。很快,对方用上海话说“结束了,谢谢侬!”

先得声明一下,因为家里的座机没有开通来电显示,我无法证实这个来电是否是上海统计局的,权当其是市统计局的吧。还需声明一下,回绝普通话的电话问卷调查,绝没有贬低普通话或歧视外地人的意思,只是胪列接到不熟悉的普通话电话,都是五花八门的骚扰电话,令人不胜烦恼,更何况常见关于电话诈骗的新闻报道。所以,生怕接听后被七绕八绕地拽进陷阱。

假作真时真亦假。不得不说,由于诈骗电话、骚扰电话,让一些正常的问卷调查电话难以进行,也是苦了电话问卷调查员,一天打出几十乃至上百个的电话,任凭扯破了嗓子,想必得到回复的寥寥无几。如果有政府部门、社团或者企业,确需开展问卷调查的,不妨从形式上有多样化。

十多年前,我曾是上海统计局的志愿者,做过市民的问卷调查。那时的做法是质朴的,动用自己的人脉,选数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三、五十份卷子,请居委会干部发放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中,指导督促完成,如此获得的意向和数据相对真实。

当然,如今的社会,与十多年前有很大的差别,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市民生活精彩纷呈,对于问卷调查不屑一顾或懒得搭理;还因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加强,贸然打电话给别人,首先引起的是别人情绪的对立:“我的电话信息你是怎么获得的?”所以,此类电话问卷往往收效甚微。

以我普通市民的想法,对于问卷方而言,应该把准时代脉搏,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卷调查形式与方法。比如:在可信度上确保问卷调查能够进行,在问卷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简洁明了……。经常看到电视新闻中对于社会热点话题调查,采用在公共场所用简单的问句随机采访,因为有话筒、摄像机、挂牌等记者的标签;而且公共场所,可信度较高,被采访者比较乐意接受。否则,如大海捞针般地打电话碰运气,逮住一个是一个,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免不了荒腔走板,更有损调查员的健康,至少“胖大海”“润喉糖”是必备品吧。

电视采访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形式固然好,然而是“小众”的,欲获得厚实真实性强的数据,通过最基层居委会的常规操作更有效。发动社团志愿者参与,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大型超市、在公园绿地等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对于调查人员,除了挂牌上岗,还应该懂点社会学和心理学,能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说得上话;对于接受问卷的市民,赠送一件与调查内容相关的纪念品应不为过吧?

当然,我们常说,社区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原本就繁忙的居委会干部,如此又将增加工作量,尤其在抗击疫情是重中之重的形势下,这就需要问卷调查设计者结合社会实情,用好运筹学视轻重缓急实施。同时,充分发挥智能化大数据的作用,双管齐下,让关系国计民生的问卷调查,真正发挥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的作用。

作为市民,有工作人员向你问卷调查时,还请挤出点宝贵时间回应一下。毕竟,这份问卷调查,可能与你、我、他休戚相关。至于电话调查,以愚之见,不识庐山真面目情况下,拒绝回答为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电话问卷调查,答不答? 2021-11-08 2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