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一段时期以来,诚信缺失问题频频发生,已逐渐侵蚀到社会“肌体”,令人深恶痛绝。于是乎,各行业治理行动,剑锋所指,声势浩荡,深得舆论赞赏。可问题是,怎样让“诚”化作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如何使“信”成为一项人人遵照的自觉行为,这很值得人们花力气深思。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讲诚信,是一个人最起码拥有的道德品质,就像“诚信老爹”吴恒忠说的那样,“人,就得讲个‘信’字。”有了信用,自然就受到别人尊重,自然也能感动他人。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松下幸之助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前不久,有友讲到一则《尼泊儿的少年》故事,听来颇觉感慨。
早年,尼泊儿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是,直到第三天,那个少年还没回来。
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啤酒,返回时摔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
在场的人,见此情景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听了之后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也就越来越多。
我国古有许多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也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孩儿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见后,就说:“我是为让孩子安心在家,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你怎么当真?”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样子,尤其以父母作为生活榜样。今天你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曾子杀猪》《韩信报恩》 《一诺千金》 《孟母教子》 《宋江看瓜》等,皆留下传世美谈。
进入新时代,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与弘扬“诚信精神”,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也是人人应该遵循的社会规范。
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当代愚公”黄大发、“守边老人”魏德友、“大山卫士”刘真茂、“良心秤”传人江玉珍江远斌姐弟、为牺牲战友守墓40余年的退伍老兵艾买尔·依提、凭良心建房的农民工马虎、最美“厕所管理员”李影等,他们就是诚信标杆、就是人们深感为荣、引以为傲的学习典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