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本市高校6个法学相关项目入选

本文字数:1610

□见习记者  朱非

日前,教育部官网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首批共入选1011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本市高校6个法学相关项目入选。

本市五所高校法学相关项目入选

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分为“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新文科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新文科建设政策与支撑体系研究”“新时代文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原有文科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新兴文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新文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实践”“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高素质涉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经管法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等二十二个大类。

从全国来看,入选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法学相关项目主要集中在“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经管法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等大类下。

如“新兴文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大类下“多学科交融的国家安全法学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西北政法大学  王健);

“新文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实践”大类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  王轶)、“新文科背景下民商法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实践”(中国政法大学  于飞);

“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大类下的“复合型刑事法科人才培养‘2.0模式’创新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  汪海燕)、“新文科‘四通’融合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

“高素质涉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大类下的“新时期思政引领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黄进);

“经管法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大类下的“基于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的计算法学学科创新建设”(清华大学  申卫星)、“数字时代商、法交叉融合的新商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西南政法大学  韩炜)、“法治学教学体系创新实践研究”  (西北政法大学  杨宗科)。

从本市来看,五所高校有6个法学相关项目入选,分别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大类下的“智慧司法领域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杨力)、“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

践”  (华东政法大学  张明军);

“高素质涉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大类下的“涉外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复旦大学  王志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涉外航运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上海海事大学  王国华);

“经管法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大类下的“新文科背景下‘法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同济大学  蒋惠岭)、“‘五新五融’全面育人的新法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华东政法大学  叶青)。

实现文科教育真改、实改、新改、深改

《通知》同时要求,新文科项目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聚焦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技术水平,加强理论研究和规划总结,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实现文科教育真改、实改、新改、深改。各专业类教指委、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要跟进指导项目实施,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总结推广项目实施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引领带动新文科项目建设质量总体提升。

根据此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新文科项目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是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开展。

根据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任务,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设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领域分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质量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6个选题领域、22个选题方向。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7本市高校6个法学相关项目入选 2021-11-17 2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