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文萃

“宝宝专用”有用吗?

婴幼儿产品,套路真不少

本文字数:3995

资料照片

新手爸妈忙着给孩子囤货时,各种打着“宝宝专用”旗号的产品让他们眼花缭乱。

相比起普通产品而言,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要高出许多。但在专家看来,所谓的“宝宝专用”通常只是炒概念、造噱头,甚至并无标准可言,建议家长理性选购。

乱象  婴幼儿水售价高  执行标准不统一

“购物车里,一大半都是给孩子挑的。”作为宝妈,晓玉向来对孩子的东西格外上心,“感觉大人凑合着差不多就行,孩子还是尽量买点好的,有些东西是当了妈才知道,还有那么多讲究,连喝的水都不一样。”

相比起普通瓶装饮用水而言,晓玉发现一款专门标明“适合婴幼儿”的饮用天然水显得更加“高大上”。

“宝宝应该喝适合婴幼儿的水”,商家在产品介绍中称,婴幼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肾脏等器官未发育完全,肠道比较敏感脆弱,应谨慎选择饮用水。至于如何挑选婴幼儿用水?商家表示,既不能完全没有矿物质元素,也不能让矿物质含量太高。同时,婴幼儿饮用水还要满足商业无菌要求。商家强调,婴幼儿饮用水的微生物标准严于国内瓶装水安全标准。因此,无需煮沸,加热至适宜冲泡奶粉的温度即可直接饮用。从产品标签来看,这款水依据的是企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

从价格来看,这款婴幼儿饮用水明显贵出不少。以6瓶装、每瓶1升的量贩装为例,售价46元,折合每升接近8元,而同品牌的普通饮用天然水折合每升不到2元。

事实上,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饮用水在具体标准上不尽相同。另一款售价折合每升9元左右的产品中,商家推出的是“适合孕婴饮用”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宣称富含多重矿物元素,执行标准为GB8537,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饮料通则》(GB/T10789—2015)中,明确规定包装饮用水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类饮用水三类。其中,其他类饮用水又分为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并没有“婴幼儿饮用水”等类别。而在标准方面,我国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也没有针对婴幼儿饮用水的相关标准。

“尽管国外有部分相关标准,但由于地域、气候等差异,每个国家的水质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国家在婴幼儿用水方面的建议不尽相同,其中的推荐指标也不一样。”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强调“商业无菌”更没必要。

“我们要保证卫生,防止致病菌污染,但没必要追求严格无菌的水。要知道,只要我们喝水打开瓶盖、倒进杯子、喝到嘴里时,环境中都会有细菌,也就不再‘无菌’。”在阮光锋看来,大家并不用对细菌唯恐避之不及,“我们人体体内天生就有上亿的细菌,只要没有致病菌,就不用过度担心有安全问题。”

套路  儿童牛奶口感好  多半要靠添加糖

除了饮用水以外,购物大潮中还有很多为宝宝“量身打造”的专属产品。

“科学成长配方,含有钙铁锌VD”“孩子的专属营养师”……一款儿童成长牛奶在宣传页面中打出这样的广告,并强调“牛奶口感好,孩子才爱喝”。

“口感好”究竟该如何实现?记者从产品参数的配料中找到答案。与普通纯牛奶仅有生牛乳不同,这款调制乳还含有白砂糖等成分。在商品评价里,不少人也提到“比纯牛奶要甜”。从营养成分来看,这款儿童成长牛奶的蛋白质和钙含量与普通纯牛奶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二者身价却截然不同。

在电商平台上,每盒200毫升、共计21盒的这款儿童成长牛奶售价高达169元,折合200毫升售价超过8元。而营养成分相当的普通纯牛奶,折合200毫升售价通常不到3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改善口感是儿童成长牛奶的共同追求,但各有各的“独家配方”。

另一款强调“专为儿童设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全面助力儿童成长”的儿童成长牛奶中,配料不仅包含生牛乳,还有浓缩苹果汁、聚葡萄糖、乳矿物盐、结冷胶、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食品用香精等。

此外,营养成分表也暗藏玄机。

乍一看,蛋白质和钙的含量都要高出普通纯牛奶。但仔细对比后,记者看到差别在于这款儿童成长牛奶列出的是每份,也就是125毫升的相应含量,而普通纯牛奶采用的单位都是每100毫升。这样一来,各项指标自然会“胜出一筹”。

相比起水和奶来说,宝宝在油的摄入量上要小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商家挖空心思“造概念”“搞花样”。

在商家看来,普通的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橄榄油的营养价值似乎都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只有核桃油或亚麻籽油才能显得与众不同。以一款专为宝宝设计的有机亚麻籽油为例,商家称产品为低温压榨、富含α-亚麻酸、持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且未检出18项塑化剂。经过这样一番包装,净含量仅108毫升的一小瓶有机亚麻籽油售价便高达99元。

记者查看同类产品,发现普通的有机亚麻籽油同样经过低温压榨、富含α-亚麻酸,且经过有机认证,但售价仅为每升50元左右,远远低于“宝宝专用”的有机亚麻籽油。

提醒  宣称功效多无依据  不健康成分要警惕

“儿童正处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长们自然希望给孩子的食品提供最好的保障,各种儿童食品外形设计好看,还宣称有健康功效,确实更容易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但实际上,儿童食品跟普通成人食品往往并没有多少本质区别,并不一定更有助于儿童健康。”阮光锋谈道,在我国,目前只有部分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辅助食品的标准。而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14880-2012)问答》第二十九条对儿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儿童是已满36个月但不满15岁的孩子。从营养需求来讲,3岁以上儿童所吃的食品与普通成年人的食品并没有明显差别,因此并没有特殊规定。

“很多儿童食品会宣称自己添加了‘保健成分’,宣称有‘健康功效’,然后就可以卖出高价。不过,绝大多数‘保健成分’和‘健康功效’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只不过是营销噱头,还不如多样化的常规饮食来得经济实惠。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不要过分迷信所谓儿童食品的功效。”阮光锋提出,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从小就养成以颜色、味道、造型和包装等选择食品的不良习惯。

“为吸引儿童和父母,市售绝大多数儿童食品都会在风味和口感上大做文章,但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就是可能以增加‘不健康’的成分为代价。”阮光锋谈道,“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手段,大量使用糖的结果,会导致孩子增加肥胖和龋齿的风险。而“酥脆”是孩子们更喜欢的口感,这就需要增加脂肪的使用,也会增加孩子的能量摄入。如果让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对成年以后的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阮光锋建议家长们不要盲目相信产品宣传,不要被儿童食品眼花缭乱的“功效”迷花了眼,更不要以价格论食品优劣,而是要学会看清食品标签和标志,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产品真正的营养价值,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食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孩子的食品种类丰富起来,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

相关链接;

“高蛋白”儿童零食名副其实吗?

近期,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童心未闵”团队积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发现校园周边商铺售卖的儿童食品存在“雷区”:

虚构含量声称

部分食品在包装上标注“高蛋白”“低糖”等含量声称,但实际未达到标明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有些标注“儿童酱油”“宝宝酱油”的产品,宣称使用“轻盐”“淡盐”等看起来专为儿童设计的原料,但其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与普通酱油无异。国家规定,预包装食品每100克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20%NRV(NRV是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

量的参考值)的才能称为“高蛋白”食品,所谓营养丰富的“某鱼派”每100克蛋白质含量为15%NRV,并非“高蛋白”食品,涉嫌虚假宣传。

同样,每100ml酱油中钠含量小于等于120mg的才能称为“低盐”酱油,为儿童挑选酱油的时候可别被“轻盐”“淡盐”的含糊表述蒙骗。类似的还有糖分标识,购买时记得要核对一下营养成分表。如果宣称了“低糖”“无糖”“低盐”“不含盐”,但未在营养成分表中具体标注含量的,也是违规的。

挂羊头卖狗肉

同样是肉,“素食风干羊肉”“唐僧肉”真好吃,感觉比家里肉菜好吃多了!

“素食风干羊肉”“唐僧肉”看着像肉,但仔细看看产品名称,它们可不是肉类,而是豆制品。如果长期以此代替肉类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同样是牛奶,“果奶”“钙奶”的口感比牛奶好喝多了!

“钙奶”“果奶”不等于加了钙或者果汁的牛奶,它们只是含乳饮料,并不是奶制品,不能代替牛奶和水果。根据国家规定,纯牛奶、纯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均不得低于2.9%,而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营养价值相差近3倍。

不少商家利用孩子和家长对食品原材料、所含营养成分的化学名称、商品名称、通俗称法不了解、不熟悉、客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故意混淆食品的成分和功能,误导消费者。

“素食风干羊肉”“唐僧肉”等食品没有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容易误导消费者。

国家规定,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

选购零食提示

最近几年,“儿童专用”成为家长心中的“白月光”,认定标注“儿童”字样的产品更加营养健康,更加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儿童牛奶”“儿童酱油”等食品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殊不知部分商家为了迎合儿童口味,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糖分、色素、香精等不利于未成年人生长的成分,也冠以“儿童食品”的名称,不但没有促进生长发育,反而造成摄入单一、营养不良。

儿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应该如何选择呢?根据《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挑选零食时可以遵循“四少三不要”原则。

四少:少油、少盐、少糖、少添加剂。

三不要:不要替代正餐、不要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要使用辐照或微波处理。

(来源:北京日报、“闵行检察”公众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7“宝宝专用”有用吗? 2021-11-19 2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