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爆发,对基层治理能力,尤其是村务治理能力形成了严峻挑战。从疫情防控结果来看,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虽普遍存在医疗资源短缺、人员不足等问题,但依然成功应对了疫情的冲击,及时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实现了疫情防控工作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化。而促成这一转化的关键行动者就是承担村庄核心领导功能的村党支部书记。
【关键词】乡村精英 村党支部书记 村庄治理 平战转换
□蔡飞跃
一、问题缘起:村支书何以实现村庄治理的平战转换
所谓村庄治理的“平战转换”是指村庄遭到突发事件的外部冲击时,村庄秩序遭到破坏,为化解村庄危机,村庄常态治理模式转化为应急管理模式,使村庄从混乱无序转化为常态有序运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庄的领导核心,是如何实现村庄治理的“平战转换”的?
二、调研发现:有效的村务治理模式是实现村庄治理“平战转换”的关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村支书是从众多乡村精英中选拔出来,主持治理活动的代表,在村庄治理中发挥关键性的领导作用。正是由于乡村精英所具备的突出能力,使其能够成为承担村庄核心领导功能的村党支部书记。乡村精英在取得村庄正式化的领导地位后,根据村治环境制定领导管理策略和资源配置策略,建立有效的村务治理模式,是村庄遭受突发事件的外部冲击时,实现村庄治理“平战转换”的关键。
(一)团体聚合型村务治理模式
吴村是典型的宗族型村庄,宗族力量强大,村民宗族观念浓厚。村支书S作为宗族精英,其合法性基础来源于村民对宗族权威的认同,是传统权威的代表。在村庄治理工作中,村支书S将村庄内活跃的宗族团体成员吸纳入正式的管理体制内,成为村务治理的执行力量,并采取纪律控制策略实现对村庄强有力的领导。在人事统筹层面,村支书S将村治工作都交由宗族精英组成的执行队伍负责落实。并且,村支书在长期的村务治理工作中,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形成了规范社会资本(即村规民约),使得村庄治理按照内在规范得以有序运转。
(二)身份动员型村务治理模式
石村是典型的组织薄弱型村庄,管理组织软弱涣散,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村支书Y是从市机关选派的政治精英,其合法性基础来源于个人的领导魅力特质,是卡里斯玛型权威的代表。在村庄治理过工作中,村支书Y采取领导魅力管理策略,与村干部和村民建立起紧密地联系,形成层级联动的动员模式,带动全村共同治理村庄。在人事统筹层面,村支书Y遵循人事匹配原则,根据工作性质安排相应能力的村干部执行任务。村支书Y在长期的村庄治理过程中,与村民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在村庄内部培育了信任社会资本,塑造了以信任为纽带的村庄秩序。
(三)规范塑造型村务治理模式
湾村是典型的组织软弱和经济薄弱双重困境型村庄,村委组织散漫无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内部矛盾重重。村支书Z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源的经济精英,其合法性基础来源于制度和程序,是法理型权威的代表。在村庄治理过程中,村支书Z采取制度规范管理策略,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村委会各部门职责以及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在人事统筹层面,村支书Z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要求村干部遵循程序和制度执行村务工作。通过制定正式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规则,村支书Z在村庄内部培育起规范社会资本,塑造了以规范社会资本为纽带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村庄秩序。
三、逻辑分析:村庄治理平战转换的内在机制
(一)领导管理策略确立正式化治理地位
为取得村庄正式化的领导地位,村支书S在宗族型村庄采取纪律控制策略,村支书Y在组织薄弱型村庄采取领导魅力策略,村支书Z在组织薄弱和经济薄弱型村庄采取规范塑造策略,在村庄常态治理和应急管理中,实现了对村庄的有力领导。可以说,村庄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强烈冲击时,村庄秩序的有序运转离不开村支书强有力的领导策略。
(二)资源配置策略化解治理矛盾
村治事务繁重和人员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贯穿于各项村治工作之中。为最大化利用现有人员执行村治工作,村支书S采取固定化策略,村支书Y主张调适化策略,村支书Z制定精细化策略,有效缓解了村庄常态治理和应急管理工作中人员资源不足的矛盾。村支书的资源配置策略为化解新冠疫情的外部冲击,恢复村庄有序运转的局面奠定基础。
(三)社会资本保障村庄治理秩序
社会资本是实现村庄治理“平战转换”的重要保障。信任社会资本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使村民在经受新冠疫情的强烈冲击时,在混乱的村庄秩序中达成危机共识,全体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了村庄秩序有序运转的局面。
四、结论
乡村精英可成为村庄治理的关键领导者和行动者。他们在村庄的制度建设、自治资源的活化、属地社会规范的建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吸引乡村精英回归村庄发挥关键领导者和行动者的作用,成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现实路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