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推进保障房建设 圆居民安居梦

——记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保障房推进工作团队

本文字数:1501

□法治报记者  陈友敏

18年间,基本建成23个大型居住社区,其中累计启动建设市属保障性住房约4100万平方米,累计供应征收安置住房约37万套、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约13万套……这一组数据圆了申城数以万计居民的安居梦。而助力一个个家庭圆了安居梦的,则是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保障房推进工作团队。

从零开始,做优民生工程

出门就能坐到公交,步行就能到校,老人还能养老……现在看来欣欣向荣、商业繁华、配套健全的大居,在刚启动建设时,不过是一片农田。

建设初期,没有成熟的道路,团队的工作人员靠着双脚丈量现场,查看、督促建设;没有政策,工作人员就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摸索调研,逐步完善;没有现行可参考的案例,那就开拓创新,敢为先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问题。多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片又一片的大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什么样的保障房是居民喜欢的?一场设计比赛,居民亲手选出的“我最喜欢的保障房”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参考。

保障房建设顺应民意,大居内的生活也要合乎心意。步行出门就能就医,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的大居还搞起了家训征集活动,看着家训出现在活动中心的墙面上,居民更有归属感。

市住宅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匡韦仁作为保障房推进团队领军人,他始终把“为大众安居、为百姓造福、让住户高兴、让政府放心”和“为民、创新、担当、卓越”的中心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对标。他常说:  “把党交给我们的民生工程做好,是我们党员干部一生追求的信仰。”

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有保障

除了住有所居,居民还需老有所养。在主要面向本市广大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性大型居住社区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比长期走高,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了解到,团队每年都会根据基地建设进度及人口导入情况在内配套任务书中安排相关养老设施建设任务,规划建设各类敬老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满足普通百姓需求的养老为民设施。

养老设施从规划到建设再到移交开办的系统过程中曾遇到诸多瓶颈,比如资金缺口、规划床位数需求量不足影响审批,以及建成后接管开办问题,对于配套设施必须与住宅“同步规划”  “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同步使用”工作要求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此,团队攻坚克难,多方奔走,协调区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市建交委、发改委、规资局等部门就瓶颈问题梳理情况,找准问题,编制计划,将困难转化为课题案例研究可行性方案。

资金方面加大市级资金补贴力度,并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大居配套项目前期手续,确保养老设施项目按时开工,在移交接管方面与所在区镇明确统一的接管的单位,并在项目立项设计、审批阶段提前参与,明确建设标准,各区应落实好机构养老设施区里匹配的建设、接管、开办资金,确保顺利推进。

以大型居住社区三林基地为例,团队在社区养老院推进过程中,多方收集各区民政部门、镇政府和周边居民的意见,一次次方案论证,现场踏勘,与设计院深入研究调整设计,使容积率利用最大化,尽量满足属地老年人养老需求。建成后的社区养老院,占地面积为7060平方米,床位320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满足老年人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精神慰藉以及临终关怀等需求,服务人口为8.45万。目前该养老院已经建成移交给当地民政部门。

本市新增养老床位已经连续十多年被市政府列为实事工程任务,成为最“年长”的实事任务。团队会同各相关区政府合力推进补齐养老服务供给短板,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本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新建养老机构71个,托老所51个。随着本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进一步落地,大居社区中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将同步予以发展与完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推进保障房建设 圆居民安居梦 2021-12-20 2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