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孩童记忆力

本文字数:875

□朱莎莎

自从开始辅导小朋友作业,我突然发现孩童的记忆力真是神奇。

他不足三岁时,我每周播放“婷婷唱古文”的“三字经”。大概听了五六遍,某一天,从他嘴里突然一字不差地唱出“三字经”的“教育篇”。我甚是诧异,他完全不懂其中字句的意思,怎么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呢?我记东西,往往得先理解它的涵义。比如,读到“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我须要知道“薄暮”是指黄昏,“津亭”是指渡口边上的亭子,理解到这句大概是讲了一个黄昏时分花落客船的场景,方可记得牢。若是诗句艰涩难懂,常常是要耗费许久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记得住。

我们一同学习《千字文》,每日读一页。由他先读,我来跟读。日积月累,倒也断断续续读完了。课本合上,检测一下他能记住多少。“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诛斩贼盗,捕获叛亡。”一口气,他背了十几页——竟然都记得!而我所记得的,却不及他的四分之一。真是匪夷所思!

我惊讶于孩童的记忆力如此之好,看他们个个都神通广大,你看那五线谱上上下下的音符只觉如天书,而他们随口就能准确唱读;你转了几圈才记得路的方向,他们只跟你走一遍就可帮你认路;你听了大半年的歌却依旧记不住歌词,他们单循环了四五次便可以跟唱。

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强的大脑?思来想去,大抵出在“心无旁骛”。他们的脑袋,小小的,又大大的。如一个空杯,初始是不沾染任何污质,你倒多少东西进去,它接受多少东西。他们听字发出的声音,只单纯地跟字音产生关联,不懂拼音,不解其义,反而是一心一意往心里去了。

孩童记忆力,可用“透澈”两字来形容。一溪水,清澈见底,石子扔进去,可窥石子原貌。孩童记忆力如是,知识输进大脑,营养成分不会少,甚至日渐一日复加,在你某一天迷惘时,会跳出来,解我们疑虑,赐我们力量。

回望我们幼时,都曾有过记忆黄金期。那时多读的几页书、多背的几首诗,无论过去多少年,都如不褪色的纸张牢牢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如今想来,真该好好趁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学点知识,多记点东西。知识的力量,在我们浩瀚人生中,将如一块宝石,熠熠发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孩童记忆力 2021-12-27 2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