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朱珠
“只要你借我钱解除房产抵押,房子卖了就立刻还你钱。” “我定期存了很多笔钱,只要拿到就立马还钱。”多年来,一男子虚构法律文书和银行存款,到处“画饼”向他人借钱,总计近60余万元。
近日,这名男子终于落网。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该男子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11年。
好兄弟 再帮我最后一次
2017年年前,杨先生又来问沈某讨钱了。沈某是杨先生的朋友,之前以投资为由陆续向杨先生借款,到2016年底,仍有3万元没有还。
“投资失败了,我周转不开啊。你再给我点时间好伐?我准备卖房子还债了。”见沈某终于有了明确的态度,杨先生同意了。两天后,杨先生接到了沈某的电话:“兄弟,你再借我12万元,我的房子因为欠债被抵押了,只要卖掉,我就把12万元连同之前的3万元都还给你。”
沈某的说法让杨先生动摇了,他要求沈某写下借条后,将12万元转入了沈某的账户。可是,一个月后,杨先生再次接到了沈某的电话,他还要再借钱。后来,沈某甚至在与杨先生见面时跪在他面前,“我身份证还押在那里,你现在不借我钱,房子卡着没法卖,别说还你钱,之前的钱也要泡汤了。”沈某声泪俱下,“兄弟,你再帮我最后一次!”
为了证实沈某的说法,杨先生去了沈某家中,看到东西都已经搬空了,确实是要卖房子的样子,不想前功尽弃的杨先生于是在两天内又陆续借给沈某5.5万元。
你别急 我比你更急
随后的几个月,杨先生反复催债,可沈某称房子还没找到买家,实在没钱。见沈某一拖再拖,杨先生扬言要报警。
为了稳住杨先生,沈某又抛出了一个重量级筹码:除了房子之外,自己还有一笔收入。“人家也欠我钱,我已经胜诉了。”沈某将加盖法院印章的司法文件通过微信发给杨先生,“看,287万元,只要到账了我立马还你钱。”
看见白字黑字的判决书,杨先生表示再信沈某一次,给他几天时间宽限。
后来,架不住杨先生的反复催讨,沈某陆续还款3万元。时间一天天过去,剩下欠款如何还?沈某开始耍起无赖,“你就说你想怎样,搞的像我有钱不肯还要赖掉你的钱一样。我催过了,你别急好吗?我比你更急……”面对杨先生的控诉,沈某更是表现得不以为然,“你要么去告我,要是我被抓进去,你一分钱也别拿到!”
几年纠缠无果,杨先生最终选择报警。
沈某到案后,杨先生才知道,沈某口口声声承诺的卖房和债务诉讼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他出示的司法文书、与卖房中介的聊天记录均是伪造的。沈某四处欠债,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根本没有还款的能力。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沈某在杨先生面前用的这套把戏也在其他朋友身上反复使用。
2017年,沈某向好友王先生借些钱调“头寸”。有借有还几次后,沈某开始越借越多。“他的事很多,一会要结婚买戒指,一会要拍婚纱照。”王先生回忆,之后几次借钱,却不见沈某还,“他总和我说,不要急,自己有的是钱。他还将一张金额为35万元的储蓄存单照片发给我,说到期就还钱。”
后来,沈某甚至开始纠缠王先生,借不到钱就不肯罢休。王先生不仅一分钱还款没看到,还陆续掏出了一笔笔收不回的钱款。
富二代实为“负二代”
被沈某欺骗的人中,顾氏夫妇可谓被“坑”得比较惨。在顾氏夫妇眼中,沈某是个十足的富二代。顾先生描述,沈某自称退役军人,家中房产遍布上海。“他总是一身名牌,出手也十分阔绰。”
2019年5月,沈某突然称自己要结婚了,因为买房首付差6万元,想和顾先生借钱周转。
“他向我们出示了自己的定期存款凭单,我想着他有钱还的,就借他了。”顾先生回忆。
起初,沈某是借钱必还。在取得了顾氏夫妇的充分信任后,沈某开始动真格的了。仅仅4个月的时间,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沈某以各种理由向顾氏夫妇借钱: “我结婚要买钻戒,不然女朋友家里人看不起我,你能不能帮我?” “我的官司遇到问题,需要一笔钱疏通下关系,到时候连本带利还你。”
在沈某的花言巧语下,顾氏夫妇甚至将花呗里的额度也拿出套现借他。“他前前后后向我们借了40余万元,到最后,我们真的连吃饭的钱都拿不出了。”
到案后,办案人员发现沈某的手机里还有着各种编造、伪造的卖房聊天记录、判决胜诉的还款文书、7份存款不等的银行存单。
其实,沈某根本不是富二代,而是一个沉迷赌博,欠了一屁股债的“赌鬼”。
2018年,沈某遭债主上门催债时,他的继父曾将自己在上海唯一的房产变卖,替沈某还债,希望他迷途知返。然而,沈某不仅没有回归正途,反而在赌桌上越玩越大,为了有钱继续赌博,他谎言不断,先后诈骗多人共约60余万元,并将所得钱款挥霍一空。
日前,杨浦区检察院以诈骗罪依法对沈某提起公诉。经审理,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沈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罚金十万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