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虎说

本文字数:1356

□张树民

老虎,自古就是热词之一,壬寅虎年,当为“网红”。无论褒贬,和虎相关的词汇甚多,大约三百余条。虎,已成今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尤其曝出“某虎”被打时,民间总会热议贪了多少财货,做了几多权色、钱色交易……

而古时不然。居于深山老林的先民,常常谈虎色变。那会儿与虎为邻,难免发生人入虎口的惨剧。即便如此,百姓宁肯同猛虎周旋,亦不肯离开山野,何哉?孔子答曰:“苛政猛于虎也!”人们冒着为虎作餐的风险,毅然隐没深山,以避苛政压榨,“官虎狼吏”残害。圣人之言,精辟。

国人之所以对虎津津乐道,似乎是因为虎的某些特性。虎,历来被视为山君,喜自立山头,圈定势力范围,以山大王自居。虎相俊朗威武,身体修长健壮,性情凶猛,虎胆无惧,力大盖世,骄横狂妄,善于捕捉利用外界信息。虎,通常以鸟兽为食,昼伏夜出,行踪诡诈,借黑夜掩饰恶行。

虎之威势,可谓“一啸群山百兽惊”。唐代张籍有诗为证:“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张籍笔下的虎,分明是“两面虎”。白天,山君绕林巡视,威严无限,颇具君子相。然而,一俟晚间,模样骤变,当道大吃独食,一副凶残贪娈相。其他温良弱小的动物,噤声远遁,唯恐丧命。

“猛虎潜深山,五龙为我宾。百兽为我食,谁敢触我怒?”虎的气焰之盛,霸气之足,的确老虎屁股摸不得。然,虎虽势猛,但算不得智者,甚至颇有几分愚蠢,尤喜捧捧拍拍,利令智昏。于是,常常被聪明绝顶的狐狸和猱之类蒙骗利用。有两则寓言,一是《狐假虎威》,另一则是《猱食虎脑》,都证明了虎虽盛气凌兽,但也“二虎吧唧”。昏了头的虎,居然不知狐狸在打着自己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谋取私利;只图一时舒坦,更不晓得猱进贡的美食竟是自己的脑髓,还大夸猱忠心耿耿呢。

想想这虎,多么可悲、可叹、可怜!

为何把大贪官喻作老虎?因“意趣”做派相仿也。东汉明帝时,九江一带多虎害,官府累年雇人捕捉,因有“两面吏”假虎谋私,虎害在,私囊鼓,虎患不绝。九江新任太守宗均揭开盖子:长江、淮河一带多猛兽,犹如北方有鸡、猪,极自然。猛虎“今为民害,咎在残吏”。与其打虎,莫如打击贪官污吏,减免税赋,擢拔忠诚善良之士。不久,腐吏除,虎患治。宗均将“打虎”与“打贪官污吏”直接挂钩,这大约就是虎喻贪官的出处。

清代康熙、乾隆两朝,有两个贪官被冠名“张老虎”和“陈老虎”。康熙六十年,吏部有个张姓官员,专在地方奏折上耍手段,勒索钱财,地方官吏私下唤其“张老虎”。俟“张老虎”被革职查办,多有燃放鞭炮相庆者,而“张老虎”亦臭名远播矣。乾隆末年,陈淮任江西巡抚。这厮专门批发官帽,买官者就拼命搜刮民财,黎民苦,胜黄连。百姓编一顺口溜:“江西地方苦,遇见陈老虎;大县要三万,小县一万五。官虎吏狼多,民苦无处诉!”陈巡抚便是“陈老虎”,老虎治下多豺狼。后来事发,“陈老虎”被打。

“官虎”贪腐,历来为一大公害,可损公信、丧人心、积民怨。而今,四条腿的虎,种群濒危,国家已重点保护,打不得。然而,两条腿的虎,却未绝迹。“官虎”,笑面虎心,貌似贤德,暗里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不深掘细究,难曝真相。然,虎踪留迹,终将被打。

虎年至,奉虎诗,有请“官虎”细品:

滥权谋私酿祸殃,恶贯难掩必曝光;倘若品端初心践,安落平阳卧班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虎说 2022-02-11 2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