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补办产权证差点“跑断腿”

华泾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一波三折助力“病患”产权人

本文字数:1533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20多年前从爷爷处获得一套拆迁房,因故一直没有办理产权证,如今想要去办却因为时间久远,遗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当事人本身患有疾病,多方奔波有着诸多不便。徐汇区华泾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受理此案后,急他人之所急,历时半年一直致力于与法院、房产交易中心等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协商解决办法,最终促成房产交易中心“特事特办”,也为这一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产权证材料缺失

办理时吃“闭门羹”

当事人刘一(化名)患有“青年帕金森”病,父亲已于几年前去世。1996年5月,刘一的爷爷获拆迁安置房五套,其中刘一获得龙吟路某小区建筑面积53平方米的房屋一套。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都没有去办理产权证。如今想要去办证,因时间久远,资料不全,缺少一个重要的文件《房屋拆迁安置协议》,在房产交易中心吃了“闭门羹”,理由是:被拆迁人是刘一的爷爷,现在爷爷已经过世,要办证可以走司法程序。

2021年2月,刘一来到华泾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调解员周翔燕接待了这位看上去年纪不大、但行动不太灵活的小伙子。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周翔燕立即与徐汇区法院诉调中心的法官取得联系,法官给了明确的答复:这种情况做不了继承,因为当时拆迁时,安置协议上明确了房子的分配,刘一的份额已经写得很明确了,这本来就是属于他的房子,不需要通过继承。

事情似乎进入了死胡同,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当务之急就是调出缺少的材料,经过多方打听沟通,了解到可以去档案馆查询。刘一随即去了档案馆,成功调出了当年的《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事情算是有了希望。但当他赶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时,却发现安置协议上面盖的章是拆迁公司原来的名字,现在他们已经换了新的名字,事情再起波折。

随后,刘一又找到了开发商,但开发商也面露难色。这件事情时间跨度大,已过去20余年,对开发商来说需要承担风险,因此不愿意给他加盖现在公司名字的公章。

调解员积极协调

一波三折解民忧

事情进入两难,无从着手的刘一只能寄希望于华泾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的帮助。周翔燕在对相关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为他寻找解决办法,当事人身体不便,穿梭在各个部门,过程很辛苦。为此,调解员帮忙联系了各个部门,最终,开发商答应给刘一补办相关手续,认可了他的安置协议。

按照要求,刘一带着新的相关材料来到了房产交易中心,但房产交易中心还是决定不予受理,认为走司法程序做继承更加稳妥。但联系法院后,得到的答复依然是“不需要做继承”。

至此,事情已经折腾大半年,貌似又进入了死胡同。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调解员决定直接与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电话里,周翔燕用释法说理的态度向工作人员表明了走不了司法程序的缘由,一番沟通后,房产交易中心方面表示他们再商量一下。

去年9月13日下午,周翔燕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原来是刘一打来电话告诉周翔燕,房产交易中心最终答应给他办理房产证,并对周翔燕表示万分感谢。周翔燕深知刘一的不易,着实为他松了一口气。

本案从调解申请的受理到成功化解,可谓一波三折,调解员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协调各单位,这件纠纷至此也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案例点评】

当事人因故没有及时办理产证,因为时间久远,遗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调解员一直致力于与法院、房产交易中心等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协商解决办法,调解员的多次协调,促使当事人最终达成合意。

本案从调解申请、受理到成功化解,花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可谓一波三折。这中间,调解员还要处理其他工作,但并未因此放松对本案的关注。在事情多次进入瓶颈后,调解员本着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所忧”落到实处,使调解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下去,直到成功化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补办产权证差点“跑断腿” 2022-02-15 2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