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一居民在老小区楼道内对电瓶车违法充电,酿成火灾造成同楼栋八户邻居财物受损,可围绕赔偿金额问题,家庭情况困难的肇事者与邻居们争执不下。情急关头,五角场司法所、保险公司、居委会和街道相关部门多方主体共同发力,兼顾法、理、情,形成了让各方当事人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成功让这起矛盾定纷止争。
居家充电引发火灾
殃及邻居惹纠纷
去年7月的一个傍晚,王某家中因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火灾。所幸发现较早,楼道居民及时报警,消防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在最短时间内扑灭了火势,避免了人员伤亡,有效控制了损失范围。尽管如此,这起事故仍然造成上下楼八家住户家中财物不同程度损失。八家住户及三名租客向王某提出总额将近30万元的损害赔偿要求。暂住亲戚家的王某,面对病床上的父亲、几乎成为灰烬的自家房屋以及总额将近30万元的巨额索赔,感到心力交瘁。
事故发生后,五角场司法所高度重视,主动参与事件处理,积极为街道、居委、物业各方提供法治方面支撑,共同推进矛盾化解。
去年8月上旬,司法所组织召开第一次调解协调会,王某及其亲属和受损的八家住户及三名租客均到场,社区法治专员和调解员共同参与。经了解,引发事故的当事人王某家庭较困难,与父亲相依为命,暂时待业在家无经济来源,父女俩仅靠父亲的退休金维持生计,且父亲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在火灾发生后因情绪激动,突发脑梗住院治疗。
在仔细察看受损住户列出的财务损失明细清单后,调解员和社区法治专员指出,2021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对居家充电、私拉电线“飞线”充电等充满安全隐患的行为作了明令禁止,其中第二十九条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不得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且自条例出台以来,政府及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小区处处可看到禁止电动车居家充电、在楼道充电的标识,王某在此种情形下明知故犯且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确实无法推卸责任。根据《民法典》第287条和第1165条第一款,引发火灾的电动车所有人应当对其他因火灾受到损害的业主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考虑到王某的特殊情况,同时建议,若有保险可先让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付,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后仍不足的,由肇事方补足。就赔偿问题各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事故责任认定书为依据协商解决。但经过第一次协调会,受损住户仍不愿就各自主张进行妥协,王某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对损失赔偿感到压力巨大,调解几乎陷入僵局。
积极协商敲定方案
峰回路转化解纠纷
司法所及时将案件进展情况向街道领导汇报,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按照街道重大法律纠纷处置机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街道相关部门及司法所、居委会、保险公司等均参与会议。经过各方发言讨论,会议通过了保险公司优先赔付、当事人协商赔偿、街道补助兜底的解决方案。
随即,司法所组织开展第二次调解协调会,调解员与法治专员分别向各方分析得失,向王某重申了其行为违反《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严重性,引导各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向王某传达了专题会议协商的解决方案。王某看到街道和司法所同志为化解此次纠纷做出的努力,心中十分感动,表示会积极配合处理赔偿事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弥补邻居的损失。
2021年8月中旬,在司法所牵头下再次举行调解协调会,就受损较为严重的住户及租客的赔偿金额进行协商,调解员和法治专员以相关部门出具的房屋定损清单为主要依据,建议受损害方念在老邻居的情分上,体谅王某家庭情况,且王某仍需面临自家房屋几乎全部受损而要重新装修的事实,从保持和谐的邻里关系出发,帮助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分别签订了书面协议。其他七家住户和两名租客也最终同意不再要求王某赔偿自家损失。
王某心中的巨石终于落下,感动之余,亲手给五角场司法所写下感谢信并送上锦旗,感谢司法所及相关同志在此次纠纷解决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调解心得】
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居民的难题,也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难点。虽然去年正式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为基层社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尚方宝剑”,但在一些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中,一方面存在因地方拥挤,各方协调难度大、集中充电桩安装无法及时到位的困境,另一方面,部分居民觉得集中充电点距离太远或不愿支付电费,仍然存在带车进楼道、拉线充电、家中充电等情况,不规范充电仍是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定时炸弹。
以此次事件为抓手,五角场司法所及时总结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大对《民法典》《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社区法治专员优势,促进法治专员、调解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着力完善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提前建立事故发生后矛盾化解机制,促使居民达成“文明充电”的共识,让安全用电这根弦时时紧绷,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