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夫
培养子女成才,是每一位家长孜孜以求的心愿。而孩子成才不止是需要一定的学识,还得有其矢志不渝的志愿作为学业的驱动力。理智的家长不会越俎代庖,要的是尊重其志愿。梁启超在这方面作出了榜样。
梁启超生有九个子女,个个不凡,学业有成。他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方法之一就是尊重其志愿。这里,不妨列举女儿梁思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事例。
思庄欲赴加拿大留学,梁启超极为支持,但他并没有采取“逼”的态度。1926年6月5日致函询问女儿:“考得怎样?能进大学固甚好,即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哩!”思庄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入学二年后,面临选专业,思庄征求父亲的意见。梁启超鉴于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发展空间很大,于1927年8月29日致函:“你们弟兄姐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遗憾……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科,因为这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随在可以采集试验,容易有新发明。”但梁启超并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女儿,信中还是以平等的口吻尊重女儿的志愿:“不好吗?你自己若觉得性情还近,那么就选取它,还选一两样和它有密切联络的学科以为辅。”
思庄是一位极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女子,平时常会因为与父亲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而争论,直至弄清楚子丑寅卯。这次,她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选择了生物学专业。遗憾的是,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极不理想,枯燥乏味,难以唤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怕拂逆父亲的意见,只得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二哥思成。梁启超得知后,旋即致函思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对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感情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的治学针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尊重女儿志愿的拳拳之心、希望女儿成才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之后,思庄听从了父亲的话,放弃生物学专业,也离开了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改学图书馆学专业。最终,她成为了我国一名图书馆学专家,饮誉这一领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