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22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如何提升生育意愿?

政协委员建议:男女同休产假,终生发放生育奖励费

本文字数:1241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节节下降。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和忧虑。

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但目前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何才能有效激励,提高人口出生率?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冯丹龙、马进等委员分别递交提案,为鼓励生育建言献策。

应提升夫妻双方生育意愿

在全国政协委员、辉瑞投资有限公司企业资深顾问冯丹龙看来,影响生育的因素有很多,如房价压力、工作压力、教育压力等等。

“提升生育率的核心一条是提升女性在生育中的主导权和主动性,打消女性的生育顾虑,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冯丹龙委员看来,目前,多地政策对生育女性的保障方式是延长女性产假。但这些“福利”也带来一定的“反向”效应,影响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

冯丹龙介绍,发达国家早已推行强制男女同休产假政策。以欧洲为例,英国实行的是弹性带薪产假,男性有2周带薪产假;在法国和德国,男性可休4周带薪产假;在瑞典,每生育一个子女,父母共享16个月带薪产假。

目前,数据显示,欧洲国家“父亲产假”已经对提升生育率产生积极影响。“欧洲的经验说明,想要提升生育率,要从女性视角,真正解除她们生育的后顾之忧,通过制定强制男女同休产假的配套政策等,提升夫妻双方的生育意愿。”

建议实施男女同休产假

冯丹龙委员说,生育之后女性的身体恢复,大约只需要一个月或40天左右,剩下的假期主要是陪伴婴孩成长。“但是,陪伴不是女性专利,男性一样可以陪伴,参与照顾孩子。”冯丹龙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可以同时休假,也可以轮流休假,降低女性对因生育影响工作的忧虑。

冯丹龙建议,厘清生育假期种类和时间,明确假期中用于女性恢复身体的时间和其他假期。

同时,建议实施夫妻双方共享产假和生育奖励假。例如除去女性恢复身体的假期时间,剩余150天,夫妻双方,每人至少休满50天;另外50天,夫妻双方可依据实际情况分享。休假期间,夫妻双方,带薪休假。

“还要确保男性休产假的权力。”冯丹龙说,既要让男性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成为社会共识,也要通过法律约束用人单位,让其具有强制性。

尽快推出生育奖励配套政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近年有连续三次重大调整,但与之配套的生育奖励措施,几年来却几乎没变。”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马进说,虽然修订后的法规也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但如何奖励,国家和各省市一直没推出具体措施。

因此,马进委员建议国家尽快推出与不同时期计划生育政策配套的具体生育奖励措施。

一是制定更合理的生育证书发放办法。如,将生育证书分类,并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分别享受不同标准的生育奖励。同时,建议明确生育证书的申领、审批和管理办法,明确生育奖励费发放标准等。

此外,他还建议明确生育奖励费发放办法。把目前工资结构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改为“计划生育奖励费”。取消子女满18周岁停止发放的规定,改为终生发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2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4如何提升生育意愿?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