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许多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徐珏慧就港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港航数字生态圈提出了代表建议。
徐珏慧代表指出,港航服务业涉及物流监管的环境也在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是未来物流监管的必然趋势,单证无纸化也将大大提高单证流转时效,更加节能环保。
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港航产业数字化转型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监管主体收集保管着大量的数字信息,却无法发挥数字对产业带来的增值;市场主体具备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但却缺少可靠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港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第二,港航产业链条较长,数据共享需求大,但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之间、不同的平台企业之间,都缺乏合理有效的共享规范,极易导致形成数据孤岛,无法发挥价值。同时,由于缺乏公共数据标准,多方协同难度高、节点互信成本高成为抑制港航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数字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全球主要港航企业纷纷成立或加入航运数字联盟。例如,全球10大班轮公司中有9家已经加入了数字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占据集装箱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中远海运集运尚未加入DCSA,也意味着被孤立在由其他对手组成的航运数字化标准体系范围之外,这很容易造成航运生产要素资源垄断,不利于中国港航产业健康发展。
为此,徐珏慧代表建议,首先,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支持行业主体围绕港航产业打造数字生态平台,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升物流供应链综合竞争力。
其次,她建议从更高层面成立港航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制定航运数据相关标准,联合港航产业主体、监管部门共同出台数据共享规范,促进港航数字化实践应用相互兼容、互联互通。
第三,徐珏慧代表建议支持国内中立的市场主体打造安全的港航业协作平台,结合区块链技术打造港航数字生态圈。“以贸易链、物流链和政府监管链中的重要单证、信息和协作节点为抓手和突破口,基于可靠的数据治理架构实现行业相关方之间数据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徐珏慧代表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