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大墙故事

江南丝竹乐中对新生的期待

本文字数:2673

民警邓小辉指导服刑人员读书学习

民警冯新与服刑人员谈心

民警夏群指导服刑人员通过种植绿植感悟“新生”

服刑人员在民警徐林峰的指导下习练乐器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王燕虹

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阻挡不了黎明的曙光,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而至,化作阵阵温润和煦的春风吹进了高墙内,耐心地抚慰着经冬的树木枯败的枝条。阳春三月,缀满新生的嫩芽,变得生机盎然。

在上海市南汇监狱的活动大厅,一阵阵委婉悠扬的乐曲传来,乐曲声中伴随着二胡、琵琶、扬琴等器乐的弹奏,悦耳动听。这支正在练习的乐队,就是南汇监狱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乐队,弹奏者是一群服刑人员。其中有一名两鬓斑白的老者,他姓刘,年约60岁,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刑,曾经他以为监狱是自己人生旅程的终点,如今,他有了对新生的渴望。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犯罪”

第一次与新收服刑人员刘某谈心,民警徐林峰感觉刘某的态度很拘谨,问一句答一句,目光中充满了戒备。谈话即将结束时,刘某才像是鼓足了勇气,充满疑虑地询问民警,“监狱里有牢头狱霸吗?如果有人欺负新来的,民警会不会管?”得到民警正面解答之后,刘某惴惴不安的情绪似乎略微得到缓解。

一天,徐林峰正在执行现场岗巡查任务时,忽然听到一阵喧哗声传来,循着声音走过去,发现一群服刑人员正议论纷纷:“和你说话你只是点头摇头,为啥一个字都不肯说?”“你啥意思?搭毛巾、放水杯都要和人保持距离!”“你刚来几天,对谁都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是不是瞧不起我们?这个情况要向警官反映一下!”

徐林峰定睛一看,原来被议论的人正是刘某。可任凭身边人说什么,刘某似乎都充耳不闻,摆出一副不屑辩解、置身事外的态度。

细心的徐林峰发现这一情况,随即叫刘某到谈心室谈话。面对民警的问话,刘某起初依然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片刻后才冷冷地答到:“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又没有犯罪,我只是一时资金断了,一时间没有办法还,借乡亲们的钱我终究是要还的!”

言为心声,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徐林峰明白了刘某此时的心理状态:对于自己犯罪入狱,刘某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懊悔——饱尝离开亲人的痛,失去自由的痛,失去爱人的痛,甚至对自己“一着不慎”触犯法律感到懊悔,但是他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行。

查阅刘某的档案材料,民警徐林峰得知,刘某祖辈靠民间放贷谋生,自幼家庭生活优渥,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当地民风的熏染下,他也从事起了民间借贷,因而对自己所犯的罪行认识不足。入狱后,刘某认为自己和身边的服刑人员不同,自视甚高。

改造关键词:学法、知法、懂法

如何让刘某知法、懂法、守法,帮助他深刻认识自己所犯罪行的危害性?监狱组织讲师团民警教授服刑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像刘某这样的经济类犯罪的服刑人员,讲师团民警针对性设置教育科目,如定期播放经济类法治宣传片,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深刻认识自己所犯的罪行。徐林峰还专门从监区书屋中选择经济类犯罪罪名的法制类书籍推荐给刘某阅读。

通过积极学习法律,刘某对法律条文以及条文背后的法律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前他把自己之所以会“东窗事发”,归咎于没有做好“风险控制”。经过对法律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无论案发与否,都已经触发了法律,理应接受法律的惩罚。

刘某认识到自己改造的关键是要学法、知法、懂法,从而遵法、守法、用法。

认罪悔罪是服刑人员走好改造路的第一课,认清所犯罪行的危害,才能真正悔罪向善走向新生。监狱开展的“双清”主题教育活动,则是帮助服刑人员深刻检讨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通过读判决书、写认罪书,自身对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全面分析,清算犯罪危害账,促进自己的思想转变。刘某认真书写认罪悔罪书,从内心忏悔,向被害人及自己的亲人和家庭忏悔。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一切过错,向国家和社会忏悔。

缴纳罚金20万余元

2021年一年时间里,在监狱民警的指引下,刘某积极参加认罪悔罪专题教育。

在民警夏群看来,刘某通过学习和反思幡然悔悟,认识到了自己的犯罪罪行,心存愧疚,希望得到被害人的原谅,希望得到家人的谅解。不但能够积极地认罪悔罪赎罪,还现身说法,淡薄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在近期监区开展的强化以宪法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刘某也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为曾经无知无畏的自己补上这一课。

刘某的改变还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民警冯新介绍,刘某非法吸收存款的来源大多数是亲戚朋友倾家荡产贷来的款,甚至有些老人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都被打了水漂。这件事情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村许多人都是受害者,案发后,刘某的家人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水滴石穿,一天,民警在对刘某进行谈话教育时感觉到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表达出对被害人造成伤害的痛悔之情,以及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深切悔恨。

刘某把内心的想法告诉家人,希望尽可能弥补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起初,家人听了他的想法,心中有怨气,因为妻子独自照顾还在读书的孩子,生活压力比较大。

“他人在监狱,不能够帮助我们分担生活负担,却想着去缴纳罚金。”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埋怨,刘某耐心地解释,谈到自己想通过行动赎罪,早一点回归社会,尽快自食其力,从而帮助家人解决面临的生活困境。

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刘某真诚地吐露了心声,忏悔自己对家庭的亏欠,表达了内心对家人的歉意,在家人最需要自己时,却不能挺身而出。因为触犯了法律,让家人也承受了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他发自内心地真诚悔过,打动了家人。家人经过再三斟酌,最终接受了刘某的想法。案发后,刘某积极筹集一部分财产给予借款人退赔。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又加大了履行财产刑的力度,缴纳罚金20余万元,以此表达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

“江南丝竹”中正心修身

搬开心中的巨石,刘某“轻装上阵”,更专心地投入改造,持续学习法律知识。

刘某虽然年逾六旬,身体还比较健康,他积极参加监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小乐队、“杨式太极拳”兴趣班、“竞史学习”兴趣小组,还是监区“合唱团”的一员。

在民警邓小辉看来,引导服刑人员参加这些兴趣班也是正心修身的一种方式。参加兴趣班后的刘某也感觉到这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对他有益,能够激发他改造的内生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好心理,塑造阳光心态,健全自己的心理和人格。

2022年万象更新,刘某也进入了改造的第四个年头。他认为目前的改造取得了令自己颇为满意的成绩,下一步应该加快改造步伐,通过“清除改造障碍,清算犯罪危害”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强化在刑意识和身份意识,真正做到认罪、悔罪、赎罪。刘某相信,只要带着向善、向好、向美之心真诚悔罪赎罪,踏实服刑改造,明天必然会迎来春光明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06江南丝竹乐中对新生的期待 2022-03-25 2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