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奋斗着的“小镇做题家”很棒

本文字数:685

陈友敏

最近,“小镇做题家”一词引爆全网。这一原本被普通学子用作自嘲的称呼,却化作了对他们的挖苦和嘲讽。

“小镇做题家”一词指的是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不少人用这一词自嘲,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认知清晰的体现?

出身普通甚至穷困家庭的学生,多年苦读,抓住高考这一机遇,鱼跃龙门,实现人生的进阶。

他们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奉为圭臬,用笔下的一道道题目铺就走出“小镇”的道路,用勤学苦读拼命填补原生家庭带来的差距,走出的每一步路都是对“奋斗”二字的完美诠释。

这样的“小镇做题家”哪里可以被当做谈资笑料,用来挖苦嘲讽?是出身小镇可笑?还是用学习、用做题来追求更好的未来可耻?

真正可笑可耻的应该是这些以优越家境、充沛资源做垫脚石,高昂着傲慢的头颅,冷眼打量努力奋斗着的普通人,最后用一句“小镇做题家”,就轻松抹杀他人多年努力的人。

出生在广西百色一个贫寒农民家庭的黄文秀,用“做题”从百色走到了北京。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从繁华都市回到贫苦家乡,做起了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但她的生命却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奋斗道路上。这位“小镇做题家”的事迹让无数网友落泪。

同为“小镇做题家”的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也感动了无数人:“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生于“泥泞”,却一路挣脱桎梏,奋斗着的“小镇做题家”很棒!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奋斗着的“小镇做题家”很棒 2022-07-22 2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