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阳
这段时间, “二舅”的视频疯狂刷屏,仿佛一夜之间所有年轻人都在农村、老人这几个关键词里,在厚重深沉的泥土地里找到了治愈自己焦虑迷茫精神状态的方法。只可惜,有的人精神状态不是“焦虑迷茫”,而是太过洋洋自得,以至于忙着发动大伯三伯摆平自己随手一发的朋友圈,而有的人,还来不及治疗,就不幸猝死在了拼了命似的加班之中。
故事讲得再好,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之中。
当二舅因为残疾断送了学业,因为不明原因办不下残疾证,到了今天,在把一个人的一生浓缩成十几分钟的视频里,这些屈辱都变成了只剩三分毒的药方,拿来治疗当代年轻人的疑难杂症。有时候对比之下,也不免产生疑惑:老一辈人连饭都吃不饱,却活得那么隐忍坚强,而现在,起码大部分人都能保障温饱,却生出许多莫名的病症来。这到底是我们丢失了坚忍的品性得了富贵病,还是有别的原因?
问题便出在这个“忍”字上。中国人向来是最能“忍”的,无论眼前有什么样的困难,总能想出解决渡过的办法。中国古代盛世少而饥年多,即便是所谓的盛世,有时候也只是统治者功绩骇人,百姓该饥苦还是饥苦。在没有粮食吃的日子里,便只能啃树皮吃观音土,如果连树皮都没有了,忍字大过一切的古人们甚至发明“易子而食”这样残酷的方法,在惨无人道的世界里艰难求生。而此时满朝的士大夫们在干嘛呢?在自己的文集里艰难写下“百姓易子而食”几个字,而后翩然掷笔,留下忧民生疾苦的美名。于是后世史书里,地狱一般的场景悄然变成了士大夫们心系百姓的奔波劳累。
那真正生活在“地狱”里的人怎么办呢?儒家给出的答案是——“为民请命”。把苦难悄无声息地变成颂歌,把私权利堂而皇之地窃为公权力……身为黔首,就只能乖乖等着父母官老爷们大发慈悲,为我们“请”来饭食,假如想自己起身讨些粮米,便要被压制。
好在历史已然成为历史了,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话确实没错,只不过我们现在发现,仓廪实了,还会生出硕鼠来。现代文明里,黔首不再为黔首,而是“公民”。那么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逮几只老鼠应该不为过吧,也应该轻轻松松吧。熟料硕鼠们猛地搬出先贤的智慧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于是有的人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对捕鼠的思考不知怎的慢慢变成了自我的精神内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