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网络盲盒不能成为网络“韭菜盒”

本文字数:985

资料图片

□戴先任

当前,盲盒产品在年轻人中风靡,网络盲盒App多种多样。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络盲盒应用暗藏玄机,引发诱导消费、虚标价格、产品造假等纠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8月7日半月谈)

盲盒近年来迅速走红,  “盲盒热”日益升温,盲盒经济甚至“拆”出来了千亿市场,从玩偶到口红、书籍、古玩、糕点等,“万物皆可盲盒”。而就像其他事物一样,一旦成为风口,就会吸引资本竞逐,也容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让一些无良商家打主意,想趁机“分一杯羹”。而对盲盒这样的新生事物,监管往往容易滞后,这也给了无良商家“浑水摸鱼”的机会。

不法分子通过后台暗箱操作、设定不公平售后规则等方式欺骗消费者,网络盲盒难以带给消费者以惊喜,却可能成了收割他们的网络“韭菜盒”。近日,上海警方就摧毁一个涉嫌专门利用手机软件实施欺诈的犯罪团伙,虚假开盲盒正是该团伙非法牟利的手段之一。犯罪嫌疑人通过软件后台设置,无论用户充值多少、开几次盲盒,  “爆出”千元大奖的概率都是0。

此类App可能涉嫌“多宗罪”。如物品实际公布中奖率远低于系统真实中奖率,犯罪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可能涉嫌虚假广告罪;若诱使消费者购买,却根本无法让购买者中奖,还涉嫌诈骗罪。

对于网络盲盒乱象,亟待形成各方合力予以遏制。对此,网络平台要尽好管理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监管,要能及时发现入驻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相应惩戒。相关电商平台要对各类在其平台引流的App做到实质审查、合规上架。平台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合力打击披着“盲盒经济”外衣行骗的不法分子。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平台、商家的监管力度,规范行业发展。广大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增强维权意识,更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要能“擦亮眼睛”识别无良商家的“消费陷阱”,避免“入坑”。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是法律盲区,要能扫除网络盲盒的监管盲区,不能任由网络盲盒成了不法分子“割韭菜”的工具。不仅是网络盲盒,整个“盲盒经济”都不能继续处于监管盲区。

一些地方此前出台了相关规范,为盲盒经营划出行业“红线”。但这些地方法规往往法律效力有限,针对盲盒经济仍普遍欠缺强有力的约束。要给“盲盒经济”划“红线”,戴上“紧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强化监管机制,让盲盒经济能够告别“盲目”生长,从而才能更好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网络盲盒不能成为网络“韭菜盒” 2022-08-09 2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