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谈

本文字数:1099

事由:

“近期有不少同学来电咨询,表示收到内容为将为其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的电话、短信等,要求回复验证码或者其他信息,有的要求先交报名费或手续费。这种电话、短信千万不要相信,也不要回复!”西安工程大学党委委员、学工部部长王志提醒。(8月7日中国经济网)

百家讲:

通常来说,无论是奖学金、助学金,还是助学贷款,都需要准大学生们提出申请,经过相关流程即可获得。因此,只要过分“热情”  “主动”联系的,准大学生及其家长就需要多加小心,通过各种官方渠道求证,加以辨析,或者通过高校正规的网站、招生电话进行查询,避免上当受骗。

国家和高校实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是有严格流程的,假冒高校工作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可以通过“关系”申领奖助学金等,都是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因此,少一些贪“小便宜”之念,多一些磊落心理,也是广大学生、家长避免上当受骗的保护伞。

对于高校来说,随通知书寄出的,还应包括“学生资助政策简介”等相关资料,并开通资助热线,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受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帮助学生顺利申请办理相关资助项目。

莘莘学子好不容易过了高考关,还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意识,谨防被骗,避免造成损失。——关育兵

事由:

2021年,云南省文山州教体系统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282起,损失金额1400多万元。然而2022年以来,全州师生遭受电信诈骗案件仍然高发,记者从文山州反诈中心获悉:2022年7月4日至29日,文山州教体系统就发生19起电信诈骗案件,被骗金额共71万余元。(8月7日澎湃新闻)

百家讲:

电信诈骗的案例,在各地教育系统都很常见,特别在寒暑假,更是孩子被诈骗的高峰期。道理很简单:寒暑假里,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多,时间长,警惕性也差,所以,发生在暑假孩子身上的电信诈骗自然就多。

随着近年来防电诈的深入宣传,民众的防范意识增强了。可是,不得不承认,未成年孩子防电诈这一块,还是有不小的缺欠。这是因为,很多有用的防诈技巧,孩子们都不在意,更何况,他们一旦沉迷游戏,防范意识直线下降。由此可见,学校里耳提面命的防电诈警示,到了暑假就大打折扣,教师在微信群里的提醒,也难以发挥效应。

未成年人防电诈,没有休止符。窃以为,到了暑假,防诈骗的接力棒应当交到了父母手中。看好自己的孩子,别他们过度沉溺于手机;看好自己的银行卡,别让孩子知道银行卡信息。另外,电信部门、公安部门、也应当在寒暑假,加大防电诈力度,用科技手段,让电诈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总之,寒暑假是个关键期,防电诈需要综合发力,希望孩子被诈的新闻越来越少。  ——黄齐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百家讲谈 2022-08-09 2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