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谈

本文字数:1110

事由: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西贺州市共对332名适用非羁押措施的人员使用电子腕表进行监管,无一人脱管漏管,全市采取刑事拘留羁押人员同比下降49%,非羁押类案件平均办案时长减少71%,办案效率同比提升约247%。  (9月3日《法治日报》)

百家讲:

此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降低逮捕率、审前羁押率。打造“以非羁押为原则、羁押为例外”的新格局,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一方面要持续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行捕中过滤,提升不捕率,减少非必要性羁押。积极促成认罪认罚,深入开展释法说理、教育转化工作。对于认罪悔罪的,及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变更强制措施;另一方面,强化内外监督,深入推进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自我监督,强化捕后过滤跟踪,加大羁押必要性审查力度,实现羁押审查工作规范化。

一直以来,侦查环节“构罪即拘”观念长期存在,为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对涉嫌犯罪的被刑拘人员,通常会提请批准逮捕;而检察环节亦存在“构罪即捕”的惯性思维,有的对社会危险性评估虚化,导致逮捕强制措施适用比较多。要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就要通过捕前过滤,构建分流、监督一体化模式,一方面,加强警检沟通协调,严把程序、证据关,引导侦查方向,减少“以捕代侦”做法;另一方面,强化“捕前分流”,主动促成和解,促进羁押源头减量,避免“一押到底”。

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司法卓越品质。降低诉前羁押率,需要从根本上牢固树立“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案件办理中的功效,丰富刑事检察“工具箱”,把好入口审查、出口过滤、羁押必要性审查、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监督等重要关口,有力融入“诉源治理”工作之中,最大限度降低审前羁押率。  ——吴学安

事由:

9月1日,四川华蓥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布关于华蓥职业技术学校开学学生自购床板相关情况的说明。针对网上反映的“学校不作为”“校商勾结”等情况,华蓥市教育和体育局将深入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9月2日《新京报》)

百家讲:

根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学历门槛让位于能力优先,职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就业渠道也越来越宽。职教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在全社会重视职教的当下,竟然出现让学生自购床板现象,这岂非是打脸职业教育?需要重视的是:如果学生自购床板是因为当地政府投入不足之过,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是因为学校管理不善的缘故,应该追究校长的责任。不管是谁的责任,都不应该让学生承担后果。  ——王军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百家讲谈 2022-09-06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