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不仅要严格依照监规纪律约束管理,更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展工作。这是建立信任感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掌握服刑人员的合理诉求和渴望,可以有效地打开局面,促使他们放下对抗情绪,主动自律改造。
对于张峰从“滚刀肉”到“监狱画师”的转变,我有这样的体会:改造服刑人员是需要主管民警用心去做的一件系统工程。
首先,要找到突破点。发现服刑人员所关心的和所要逃避的事,是引导他们重归正途的关键所在。服刑人员最难面对的是他们自己,逃避现实在服刑人员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锒铛入狱之后巨大的心理落差、社会生活带来的惯性影响等会让服刑人员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压力产生焦虑,焦虑情绪聚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以某种方式释放,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违规违纪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服刑人员档案材料的分析,以及动态情况的研判,找到这些压力点,是有效教育引导服刑人员的关键。
其次,要建立互信。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依法依规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服刑人员对民警的信任,从而听得进民警的话,逐渐正视自己、接受现实,这也是让服刑人员重整人生的关键钥匙。
再次,要树立服刑人员改造的信心和目标,帮助服刑人员克服焦虑,积极帮助服刑人员与家人沟通。隔阂带来的是往往是猜测和迷惑,沟通带来的则是互信与帮助。和家人的沟通能让服刑人员家属对服刑人员的情况了解,让家人安心的同时,也给了服刑人员好好服刑的方向与动力,是促使服刑人员蜕变,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自律的重要助力。
最后,教育引导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监管改造无小事,一个小小的违纪影响很可能是深远的。教育服刑人员注意自身的情绪控制是关键, “事前想一秒,好过事后悔一天”。一瞬间的冷静,减少的是冲动行为带来的不可预期的成本。
开展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帮助服刑人员重归正途,一定要有心。准确的说是要做到三个“心”。开展日常教育改造要有“恒心”,对待教育改造的细枝末节要有“耐心”,对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要有“关心”。无论情况多么复杂的服刑人员,归根结底,只是上了心锁的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能否帮助一名服刑人员打开心锁,在于能否找到这把钥匙。如何去找到这把钥匙?套用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于汇 周浦监狱五监区副监区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