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昨天下午,静安区在恒隆广场党群服务站举行“打造楼宇党建‘治立方’彰显卓越城区‘静安范’——构建楼宇、行业、街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会议。
会上发布了静安区楼宇党建“治立方”多元善治体系,强调坚持“党建引领、多维联动、多元一体”,以织密建强楼宇党建的组织体系为核心,推动楼宇、行业、街区互联互补互动,全力打造楼宇协商自治、行业聚力联治、街区共建共治的楼宇党建“治立方”,彰显楼宇党建善治理的“静安范”。
“竖起来社区”里的“楼务会”
楼宇作为“竖起来的社区”,在楼宇中建立楼宇事务委员会(楼务会),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理念的积极探索。
在昨天的工作会议上,还为重点楼宇“楼务会”代表授牌。
据介绍,早在2015年,南西街道就在东方海外大厦建立“楼宇委员会”,被誉为“楼宇立体社区中的‘居委会’”。在此基础上,在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推动成立楼宇党委书记、群团组织负责人、党员职工代表、企业代表等共同组成的楼宇事务委员会。“楼务会”模式今年还向辖区4个网格中的6幢重点楼宇复制。
恒隆广场党委和“楼务会”积极协同推进3个街区治理项目落地:“塑造动人城市表情”项目立足社区、街区、商圈共治,通过公共休憩空间打造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传承发扬红色文化”项目结合恒隆及周边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上海大学遗址、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办公地的红色底蕴,推动“两代年轻人,共筑中国梦”——恒隆广场情景党课,成为全区首批“学思践悟新思想”现场教学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项目通过建立区人大楼宇立法信息采集点,开展白领选民的意见征集,实现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
在昨天召开的会上,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惠珍就党建引领楼宇善治作了交流,南京西路商圈还发布街区治理“三大行动”“九大项目”,积极探索楼宇-街区联动式治理新路径,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街区治理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今年,静安在全区50幢重点楼宇中组建了楼务会,包括恒隆广场等5幢月亿楼和博华大厦等21幢亿元楼,建立完善“楼宇包联、议题征集、四必访、协商议事、开放式列席、专项约请、项目认领、监督评议”等8项机制,激发企业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
“楼务会”破解900余名白领“就餐难”
“我们楼务会成员一共有9个人,由楼宇党委书记、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产权方负责人、企业主代表及党员职工代表等组成。”凯迪克大厦楼务会召集人、来自中航国际上海公司的宣旭告诉记者。
为更贴近企业、白领需求,“楼务会”随机向楼内企业高管、白领党员、群众等发放《凯迪克大厦“治立方”多元善治体系建设调查问卷》240份,根据反馈情况及凯迪克大厦实际,制定了楼宇包联制度、议题征集制度、“四必访”制度、协商议事制度、开放式列席制度、专项约请制度、项目认领制度、监督评议制度等运行机制,从制度上撬动资源重心向楼宇聚焦,促进政府治理与楼宇自治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机制创新。
前期,凯迪克大厦由于楼宇租赁布局调整,位于4楼的原白领食堂因故即将停业,楼宇900余名白领通过“楼务会”这个平台反映“就餐难”的问题。“楼务会”成员深入楼宇,倾听呼声,将企业、白领的意见建议作为议题征集,进行专题研讨。
楼宇业主、物业表示希望白领食堂可以留住企业,提高楼宇入驻率;企业希望通过白领食堂留住人才,持续提升企业凝聚力;白领希望楼内能有安全保障的食堂,吃得舒心、安心。
“最后,我们凯迪克大厦‘楼务会’邀请了石门二路街道、区职能部门、对接服务方等,经过多轮调研和层层筛选,终于在楼内落实了新的餐厅选址、选定了新的餐厅运营方。”如今,新食堂每日可供服务人次达1000余人,同时,周边7幢商务楼宇的企业白领和周边居民也享受用餐服务,切实破解了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宣旭告诉记者,在白领餐厅正常运作后,“楼务会”还进行动态管理、督促检查、跟踪问效,通过听、看、问、访、议等形式定期督查白领餐厅项目的推进情况,并及时上报街道社区党委。
“我们‘楼务会’不仅要为楼宇企业员工提升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同时也要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引擎。”凯迪克大厦党委书记肖素华表示,凯迪克大厦也将随着楼宇党建发展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继续不断探索楼宇党建。
建立“全球服务商”党建联盟 首批成员32家
立足高流变、高增速、高活跃的楼宇发展态势,静安还组建了一支由区级部门、市级机关以及市级行业协会等区域化党建单位共同参与的“首席服务团队”,聚焦产业扶持、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人才服务等企业最关心的领域,选派业务骨干下沉街区楼宇组团式开展服务,实现党建业务、行政事务、社会服务在楼宇内“一站通办”,让党建落到实处、服务就在身边。通过行业产业党建链接楼宇企业发展优势,推动行业产业党建与楼宇党建联动发展。
在探索建立金融、律师、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党委或党建联盟的基础上,今年聚焦最能体现静安发展特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服务商群体,建立“全球服务商”党建联盟,将党组织深度嵌入楼宇产业链条。
据悉,党建联盟由区发改委牵头,目前首批成员共32家,形成“1+4+6”组织架构,发布“政引擎”“商联体”“智核心”三大计划,形成任务清单、工作项目推进、日常议事等运行机制,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人才联育,放大党建外溢效应,促进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助力产业融通世界。
楼宇街区互融共生“善治理”
近年来,静安区聚焦重点商圈、街区,探索建立以楼宇企业为重要治理主体、多元参与共同行动的商圈党建联席会议、街区治理联盟、街区治理委员会等共建共治机制,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互融共生的楼宇和街区“善治理”模式。
2018年南西街道在恒隆广场内成立楼宇联合党委,建立党群服务站和商圈党建联席会议。街道以组织力建设为发力点,积极打造具有恒隆广场特色的“恒系列”品牌服务项目,将楼宇党建的力量扎根在红色发源地,将新潮又接地气的服务深嵌入白领的工作及日常,将楼宇党建有效转化为“红色生产力”,实现了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各类活动370余场,覆盖商圈楼宇白领近12000人次。通过“彩绘墙”“流浪猫治理”等共治项目,激发楼宇企业参与治理、回馈社区的热情,推动企业进一步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扎根社区,实现居民区党建、“两新”党建和区域化党建的“三建融合”。
据介绍,楼宇经济高度发达的南京西路商圈,形成静安寺商圈治理联盟、恒隆广场商圈党建联席会议、“邻里石二”街区共治联席会议三大平台,细分出27个商务楼宇网格,各街道党工委牵头推动“楼务会”召集人与专职党群工作者担任“双网格长”,形成“街区网格—楼群网格—楼宇网格”全覆盖组织架构。开展南京西路商圈街区治理“三大行动”“九大项目”,聚合商务楼宇、商场商铺、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力量,着力破解疫情防控、市容环境等难题,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街区治理新格局。
在昨天的工作会议上还举行了静安区城市基层党建专家顾问团聘请仪式,专家还就静安如何更好构建楼宇、行业、街区互联互补互动的党建新格局进行了分享交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