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戴上耳机

本文字数:838

□卫建萍

随着新冠疫情逐渐稳定可控,上海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已然回归。地铁里,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客流量已基本恢复如常。在刚刚过去的酷热夏天,从炙烤发烫的马路钻进凉爽宜人的地下铁,倒真有几分享受呢。

然而,欣喜于阴凉,却又烦恼于嘈杂,尤其是各种噪音此起彼伏。有人打电话,大着嗓门侃侃而谈。有人扎堆聊天,霸总小蜜绩效考核,张家长李家短,如入无人之境。最为讨厌的是刷短视频又不戴耳机,只顾自己乐呵,完全无视周围人的厌烦及不满。对第三种情形,因了现在上海地铁有禁止手机声音外放的规定,笔者曾数次上前请求“静音”。还算好,大部分都能立即关掉声音,也有个别表示不服,或者走几步离远点继续播放,或者拉下脸说:“你去投诉好了”。哎,笔者也纳闷,车厢这么多人,你吵着人家了,咋就没点内疚呢?

如今,地铁是我们离不开的公共空间。截止2021年底,上海地铁已拥有20条线路共计825公里,承运量日均达978万人次,里程、运量都是全国第一。其中11号线全长82公里,连接沪苏两地,是国内首条跨省地铁。地铁为我们带来便捷的交通,地铁环境也需要每一位乘客悉心爱护。《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车厢内不得饮食、大声喧哗,等等。地铁方面还曾提醒车厢内少翘二郎腿,尽量多让出一些空间给到其他乘客。是呀,车厢毕竟是一个逼仄的场所,你多占一尺,旁人必须让出十寸。你这边噪音不断,旁人就不得不“闭耳塞听”。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

为此,笔者建议,一方面,对地铁禁音、禁食等规定,地铁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以车厢海报、手环广告等形式安民告示,以利于乘客自我约束,也为笔者等好管闲事者增加底气。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乘运规定,不给其他乘客造成困扰。地铁车厢好比一艘渡船,让我们同舟共济,以每一个人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不断使大家的乘车体验更加友好舒心。

漫漫乘车路,你刷短视频,没问题,那就别忘了戴上耳机,拜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戴上耳机 2022-09-26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