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要闻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最高法:2021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143.9万件

本文字数:1605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法院工作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建成支持全国四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创新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促进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有力推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建成智慧服务系统

人民法院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集约集成、在线融合的司法服务。

一是建设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支撑构建在线多元纠纷解决新格局。截至2022年9月,全国四级法院以及9万多个调解组织、35万多名调解员入驻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解纷服务,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几万件纠纷在平台进行调解,让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解决在诉前。

二是全面推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做到诉讼服务全天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加速推进,2021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143.9万件,实现疫情期间“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三是构建多渠道诉讼服务平台,减轻群众诉累。全国法院全面建设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为来院当事人提供立案、咨询、调解等全方位的诉讼服务。

此外,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审判工作中应用,助力法官寻找事实、适用法律。

一是推行基于电子卷宗的全流程网上办案,促进办案智能化升级。2016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指导各级法院随案制作电子卷宗,法官基于电子卷宗开展阅卷、合议等工作,审理过程全程留痕。二是研发各类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大幅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三是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多业务在线协同。

智慧执行系统破解“执行难”

执行工作是整个司法程序的关键一环,人民法院坚持执行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执行工作体系,不断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一是建成网络执行查控体系,破解查人找物难题。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全国法院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查控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0多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联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信息,对各种财产形式做到全面覆盖、一网打尽,实现了依法调查财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是构建联合信用惩戒系统,有效震慑失信被执行人。加强与社会征信体系对接,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开展联合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化解财产变现难题。通过淘宝、京东等7家司法拍卖平台拍卖标的物,实现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截至2022年9月,全国法院网络拍卖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超过600亿元。

深化司法大数据应用

司法大数据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晴雨表,蕴含着重要价值。人民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化司法公开,建成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运用司法大数据完善司法管理机制、服务经济社会治理。

一是支持司法信息主动公开,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截至2022年9月,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2000余万场,访问量超过500亿次;中国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3亿余篇,访问量超过900亿次。

二是建成全世界最大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三是深化司法大数据分析,服务司法管理和社会治理。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可期。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着力建设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继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要闻 A02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2-10-14 2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