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灯下漫笔

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

本文字数:1689

□沈  栖

清朝中期,中英贸易中的鸦片占比日趋攀升。乾隆初年,鸦片输入每年约400箱(每箱约百斤);嘉庆初年,输入竟加了10倍,每年约4000箱;到了道光时代,鸦片输入激增,元年(1821)输入5000箱,十五年升为3万箱。鸦片输入的激增带来了朝廷银源枯竭的威胁。仅以1830年为例,英国在2300万银元的对外贸易额中,鸦片占了1300多万银元,中国输出的现银达670余万银元。

作为当年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乃是鸦片的总进口,倘要禁烟当从广州下手。道光帝决定严禁吸食与贩卖鸦片,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25日派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烟禁。林则徐是坚决主张禁烟的抵抗派代表人物,他在湖广总督任上,短期内在武昌、汉阳查获烟土12000两,收缴烟枪5500多支。

林则徐禁烟期间,英国烟商共交出鸦片20280箱(约200余万斤),“共历二十三日(6月3日—6月25日),全数始尽销毁,逐日皆有文武官员监视。”林则徐禁烟的胜利,道光帝很是高兴,他批林的奏折:“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而义律则将交烟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书函英国政府,诬蔑禁烟是“不义的暴行”“一件最恶劣的、强制的劫掠行为”,“侵犯了英国生命财产和英王的尊严”。英国政府即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队来华。抵达广东后宣布封锁海口,继而北上兵占定海。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国政府悍然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民国历史学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将鸦片战争分为三个时期:一、林则徐主政时期,起自道光十九年正月25日以钦差大臣资格行抵广东;二、琦善主政时期,起自道光二十年7月14日,与英国全权代表懿律及义律在大沽交涉;三、道光帝亲自主政时期,起自道光二十一年2月6日琦善革职拿问,止于二十二年7月24日签订《南京条约》。林则徐主政时期仅为半年,其革职虽在二十年9月8日,其实自7月中旬以后,道光帝所信任的已非林而为琦善。道光二十年7月14日,琦善奉旨与在大沽等候的懿律交涉,18日,琦善收到由英国外部大臣巴麦尊签署的“致大清国皇帝钦命宰相”的照会,名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实为赔偿巨额烟价等不合理要求,并威胁中国倘若“不妥善昭雪定事,仍必相战不息矣!”照会中虽未提及林则徐的名字,只说“某官宪”,显然是控告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义举。琦善接到巴麦尊的照会,旋即转送北京请旨。7月24日,道光帝下了谕旨(比懿律约定的10日内回复提前了三天),称:“上年林则徐查禁烟土,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当。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伸冤抑。该统帅懿律等着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林则徐于9月8日罢免,以向英国政府表明清廷的“大公至正之意”。

定海失守的消息惊动朝野,英舰濒临的局面更是令清廷惊慌失措。以首席军机大臣、大学士穆彰阿为首的投降派诬陷林则徐“因同英国交涉不当,招致事态严重”,“边衅一开,兵结莫释”,用“禁烟过度”“断绝贸易启衅”的罪名群起攻击林则徐。原本主张“不可畏蕙”的道光帝此时也已畏蕙退缩了。7月22日,道光帝上谕直斥林则徐:“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联也。”

当年清廷又没有还击之力,便以谈判议和,于是禁烟的始作俑者林则徐便成为了“替罪羊”。尽管林则徐两次上奏辩解,但是胆小懦弱的道光帝在英国的威逼下,还是将林则徐撤职流放,以图“终兵息战”。从1840年9月至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革去两广总督职位查办、以“四品卿衔”赴浙江军营效力、广州战败革去“四品卿衔”遣戍伊犁“效力赎罪”、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还是于1842年8月从西安启程,一路向西,经秦、陇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年近花甲的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抵达伊犁。林则徐从威震四海的禁烟功臣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堪为千古奇冤!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相继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五年后暴卒,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贤遗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 2022-11-14 2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