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本报维权热线栏目自开通以来,已经有很多读者咨询各种法律问题。在此,感谢大家对这个栏目的关注和踊跃提问。
现“上海法治报”微信公众号“法律服务”通道已开通,您可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在页面最下方留言处留下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将问题和答复刊登在以后几期的本版位置,请您留意查看。
□记者 金勇
如今,只要喜欢玩手游的人都会经常收到一些游戏广告推送,其中不少广告宣传不但夸大其词,甚至货不对板,游戏内容和广告内容完全不是一回事。这种情况让不少手游玩家大呼上当,幸运的及时卸载了事,而有些人可能还会被忽悠着“氪金”,花了不少冤枉钱。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权呢?
律师分析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由】
罗先生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因此经常会收到一些游戏的广告推送,有些广告推送的内容还比较精彩。然而,当他下载这些游戏玩的时候,却发现游戏内容与广告内容完全不是一回事。这让罗先生非常沮丧,觉得自己被骗了。
罗先生表示,还好他不喜欢在游戏里“氪金”,因此也没有金钱方面的损失,不过,他游戏里认识的一些朋友却花了很多冤枉钱,最后都觉得索然无味“弃坑”不玩了。
罗先生还说,如今的手游广告特别多,自己只要一上社交平台就会收到好多推送,然而货不对板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罗先生表示自己也就是损失了一些时间精力,不过总感觉很不舒服,但不知道是否可以维权,或者通过合法渠道向有关部门投诉,严肃治理这一类的广告乱象。
【律师说法】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王丹律师认为,根据罗先生所述的情况,依据《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同时,《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前款所称互联网广告包括:(一)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含有链接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的广告;(二)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电子邮件广告;(三)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付费搜索广告;(四)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性展示中的广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的展示依照其规定;(五)其他通过互联网媒介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该办法第二条规定,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广告法和本办法的规定。
王丹律师表示,罗先生的手机经常收到一些游戏推送,推送的广告内容与实际下载的游戏内容严重不符。罗先生认为自己受到欺诈,但却没有金钱损失。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医疗机构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除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吊销诊疗科目或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有本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罗先生可以至相关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投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