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跨区保护、“会诊开方”,建设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

检察力量延伸创新链前端助力知产保护

本文字数:3149

市检察院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签《合作备忘录》

□法治报记者  夏天

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上海虹桥商务区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上海检察机关来说,如何更好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推动上海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就是兴建全方位、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把检察工作直接延伸到创新链、产业链前端。

日前,以“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虹桥检察论坛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召开。论坛上,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签《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战略合作备忘录(2022-2024)》(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一个高层次、全方位的知产服务平台,将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形成。

“知护码”登陆“一网通办”,还将惩治恶意诉讼

在一起重点科创企业的激光切割套料软件被盗版案中,因涉及多个复杂的网络版权交易环节,公诉机关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从取证方向、证据标准等方面引导公安机关开展侦查,成功还原整个侵权过程。庭审中,被告人王某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维权的信心。

本案宣判后,闵行检方又深挖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中的“痛点”“难点”,向权利人公司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堵漏建制,并深入园区、企业,通过案例授课、座谈研讨等方式,为企业可能面对的侵权情形提供个性化司法服务和防范建议,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降低被侵权风险,提高维权能力。

在长期办理知产保护案件的过程中,闵行检方一直思考着:如何避免权利人在多个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间来回奔波、耽误时间?今年上半年,闵行检察院牵头打造了该区首个知识产权一站化保护平台——M IP平台(M:闵行的拼音首字母;IP:知识产权),汇集闵行区内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及执法职能的单位和部门,同步吸纳大型科创园区管理服务方、高校科研院所等作为“MIP”平台成员单位,从刑事、民事、行政多维度开展涉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保护,同时还研发了“M IP”数字化平台——知护码程序,通过“一键扫码”功能实现侵权线索一键式受理登记,并由专人对接“MIP”各个成员单位并搭建联络员工作群,及时将知护码程序中接收的侵权线索或问题分流至对应的成员单位,由各成员单位迅速集结“会诊开方”。

如今,闵行检方还推动将“M IP”数字化平台连入上海市“一网通办”系统中的闵行旗舰店栏目,实现手机端、电脑端的实时同步上线运行,为企业打造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同时依托“M IP”平台,在原有成员合作框架内进一步拓展与法院的协作配合,推动“M IP”线上侵权线索登记平台在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领域的前端信息汇总功能,以“1+1>2”的合力共同提升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打击防范成效。

将建高层次、全方位知产服务平台

此次市检察院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举办论坛、会签的《合作备忘录》,也吹响了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立一个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号角。根据《合作备忘录》,市检察院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将通过共同建立商务区信息互通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畅通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建立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虹桥商务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化服务,提升区域内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宣传力度,培塑区域内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实现区域内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全覆盖、深入推进权利人实质性参与诉讼,推进知识产权权利人诉讼权益保障;共同倡导商务区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帮助企业提高合规意识;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就商务区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论坛上,双方还启动了“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知识产权检察服务基地”,依托于此,检察机关将更加便捷畅通地了解虹桥商务区内相关产业、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把检察工作直接延伸到创新链、产业链前端。

此外,虹桥检察论坛也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法治保障和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总体框架下,由本市检察机关发起,面向“一核两带”区域检察机关的服务保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心大局工作的交流研讨平台,着力研究区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新业态法治保障、区内金融监管与刑事司法衔接、国际贸易领域社会治理等法治保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推进“一核两带”核心区、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还将协同有关单位、兄弟省市检察机关合力打造具有标杆性、影响力的跨区域检察论坛。

全面提升区域

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能级

“大量假冒名牌手机配件在长三角区域市场流通”“一户长期受侵权困扰的权利人注册地却不在上海”……作为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心“一核两带”,跨区域知产保护在虹桥是一门“必修课”。

从2020年10月起至案发,被告人王某某未经权利人授权,非法将荣耀、vivo、oppo等注册商标印制到空白手机背板上并销售共计110万余件。从2021年5月至案发,被告人丁某某伙同被告人邓某某未经权利人授权,非法将苹果注册商标印制到空白手机背板上以赚取加工费。丁某某负责进货及联系客户,邓某某负责工厂管理。经查,共计生产41万余件。

“本案涉及大量的知名品牌手机注册商标标识,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市场流通。上海检察机关贯彻知识产权协同区域保护,从下游犯罪入手,协同外省市司法机关一举捣毁两处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的窝点,切实保障商标权利人的品牌信誉和合法权益,有力维护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顾晓军表示,本案中,上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会同当地公安机关查明案件事实,固定证据材料。通过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等言辞证据,检察机关进一步引导侦查人员及时扣押涉案进货单、出货单,细致梳理涉案单据,按照各类注册商标确定犯罪嫌疑人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的数量,从而有效指控犯罪。经长宁区人民检察院起诉,徐汇区人民法院以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判处邓某某、丁某某有期徒刑3年,适用缓刑,并分别并处罚金8万元、2万元。被告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因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艺较为简单,因此本案加工厂以薄利多销的形式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后对外出售。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多次与权利人沟通,建议其在注册商标标识上提高防伪工艺,增加侵权人仿制的成本和难度。”顾晓军表示,基于非法制造商标标识行为对后续商标侵权行为具有重大作用,检察机关要做到办理一个案件,净化一个产业。

论坛还披露,通过跨区域知产保护的深入,上海检察机关形成了“程序事项代办、互涉案件会商、三地机制共建”的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新格局,积极探索机制共建、案件协同、治理深化。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被告人陆某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一案中,针对本案权利人之一实际经营地位于苏州的情况,启动“代办制”,由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上门送达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又经走访发现,权利人拥有近4000个注册商标,长期受侵权困扰,两地检察院“两院对一点”,以远程连线、现场答疑的方式,对案件诉讼进程、商标侵权保护多次提供法律服务。此外,商标权属证明等重要证据由吴江区检察院进行“检察专递”,实现两地法律文书、调取证据交送直达。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近年来本市检察机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要求,联合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检察院成立了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办公室,会签建立了23项省级检察协作机制、19项跨省基层检察协作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沪苏浙三地联合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性文件,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组建青吴嘉知识产权检察办案组,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能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检察力量延伸创新链前端助力知产保护 2022-12-19 2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