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听见车后排坐着的孩子喊叫要上厕所,正在开车的王某某一脚刹车将车停在路边,随即伸手打开车辆左前车门。此时,焦某某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驶来,照直撞向突然打开的车门。这起“开门杀”交通事故,造成焦某某面部颧骨骨折、身上多处擦伤。(12月18日《新京报》)
百家讲:
类似“开门杀”造成的交通事故并非孤例,全国各地都存在,致人死亡的也时有发生。之所以出现“开门杀”现象是因为当事人没有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突然打开车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第七十七条规定,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如果“开门杀”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驾驶人和乘客在内的责任人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开门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驾驶员和乘客缺乏安全意识所致。因为疏忽让自己付出金钱甚至牢狱的惨痛代价,真的让人无法承受。
停车、开门、下车本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却暗藏“杀机”,疏忽不慎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司机要养成规范停车的习惯,乘客不能突然打开车门,应先开一条缝观察来往行人和其他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才可开门下车。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开门杀”事故案例和开车门的正确打开方式,时常提醒公众开车门不是小事,必须遵守规定,时刻提高安全意识。
——李方向
事由:
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保暖衣物销量进入高峰期,市场上不少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点的保暖服装产品大卖。与天然纤维相比,搭载了“黑科技”的保暖衣物靠谱吗?
(12月17日《经济日报》)
百家讲:
从长远看,“黑科技”保暖衣物要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在产品创新上有持续突破,在标准制定上形成统一规范,在品牌打造上获得更多信赖。标准的完善,一方面有利于市场更加有力的精准监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相关部门及媒体,不妨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普及,引导消费者理智消费、依法维权。
面对琳琅满目的“黑科技”保暖衣物,消费者确实有必要睁大眼睛。与其片面轻信商家的宣传,不如多关注产品质量。比如,认真查看产品标签,优先选择三标齐全、内容详尽、通过质检的产品。子女应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父母盲目相信“伪科技”产品。
——杨玉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