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要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迅速分流轻症患者,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要重点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村卫生室要做好开药和随诊服务。近期,不少网友、患者提出了老年人居家治疗和急诊就医、婴幼儿患者照护、相关症状居家治疗、参与加强免疫接种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关于病毒特点的一些问题。有关专家现场进行了解答。
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
会上,有记者问:有说法认为,因为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比较多,并且感染获得的抗体比接种疫苗来防止再感染的效果更好,因此认为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尤其是对年轻群体来说。有关专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年轻人是否能放松对奥密克戎的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回应称,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感染上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其实还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过去强调的老年人得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整个人群当中比例会更高一些。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例也会更高。
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完成全程或者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其实住院风险、或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差比较大,其中也包括了青年人和成年人。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这种风险。所以,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完成加强疫苗接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成年人和青年人,都把这种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奥密克戎
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流传出“早阳早好”的说法,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感染新冠病毒在时间上是否存在规律?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首先目前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是明显下降的,但感染后仍然有一部分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虽然奥密克戎目前传染性很强,防控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使疫情不要出现短时间大量暴发,因为一旦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秩序和民生。同时,对医疗机构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挤兑,影响医疗机构对日常急症危重病人的救治。尽管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感染以后大部分是自限的,致病力或者严重程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
王贵强强调,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这些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在这个流行高峰感染,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挤兑的问题,导致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是希望这些老年人做好防护,包括敬老院的老人、有基础病在家卧床的老人,大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同时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继续进行疫苗接种。
王贵强还表示,“在目前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人数增加,快速上升态势会趋缓,这是普遍的规律。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包括春运或者各种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可能还会有一轮新的疫情,这种疫情波浪性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我们希望疫情不出现大规模的暴发,这是我们目前主要的建议。”
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退热
会上,有记者提问,这次新冠病毒感染也有一些小婴儿,这些小朋友可以选择的退热药有限,能不能用捂汗这种物理方式帮他们退热?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去。
王荃表示,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原因在于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如果给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让他们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在捂热的情况下,他们的体温可能越来越高,甚至达到40度以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些孩子发烧的时候,除了医务人员的帮助外,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
是否有必要自行服用新冠特效药?
群众是否有必要使用新冠特效药,是否自行服用,尤其是对基础性疾病的老人等高风险人群?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抗病毒治疗使用以后可以缩短病程,降低重症的风险,但是强调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在家里随便使用。
王贵强介绍,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大部分还是表现为轻型或者无症状,但是也有少部分病人表现肺炎,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是属于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因此强调,还是对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也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还有后来补充的阿兹夫定。这几个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的时间。
王贵强称,目前这三种抗病毒药物还是强调在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是需要静脉给药的,需要在住院时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是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使用,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病正在用的辛伐他汀、胺碘酮等药物,是不能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所以强调这个药物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兹夫定也是小分子抗病毒药,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发现在新冠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毒水平、改善症状,所以也是批准上市,在新冠中可以使用。同样,这个药物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包括孕产妇不能使用,有严重、中重症肝肾损害要慎用,所以强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王贵强提到,抗病毒治疗使用以后可以缩短病程,降低重症的风险,但是强调,在医生的指导下,不能在家里随便使用。当然,这些药物目前逐渐会在各个医疗机构和社区层面都会有相应的药物提供,请各位感染的人群,尤其是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抗病毒药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