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在“3·5”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昨天面向“上海志愿者网”注册志愿者以及市民的问卷调查情况公布,“高度认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七成志愿者对参与疫情防控非常满意、法治保障是市民对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期待……是调查结果呈现的几大亮点。
据介绍,本次问卷调查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联合开展,共获得志愿者有效样本超2.5万份,市民有效样本超1.6万份。调查显示,2022年上海志愿服务体现了6个新特点:一是上海志愿者高度认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二是疫情防控志愿者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城市精神品格;三是参与疫情防控使志愿者在主动融入大局中彰显自我价值;四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资源整合到位,受到志愿者和市民普遍好评;五是文明实践活动日渐融入日常生活,“理论宣讲”“道德实践”“文化配送”深受群众欢迎;六是激励嘉许、政策支持、法制保障分别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市民对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调查显示,2022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首位。这体现了志愿者高度认同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仍然需要雷锋精神的引领与激励。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在2022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广大市民挺身而出,踊跃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体现了疫情当前上海市民身上所具有的坚信与坚守、自律与互助、拼搏到底与敢于胜利的可贵品质。调查显示,从志愿者对自己参与疫情防控满意度来看,满意率达到97.5%,其中七成志愿者选择“非常满意”。从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收获来看,志愿者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志愿者之间加深了友谊”(82.4%)、“增进了邻里关系”(73.9%)和“获得自我价值感”(68.8%),此外,还有39.6%的志愿者选择“给孩子做了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调查显示,2022年,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市民对“志愿者的法律、制度保障”的期待度较高,选择比例达62.9%;志愿服务组织的期待主要集中于“政策支持”,选择比例达75.6%;志愿者对“权益保障”有着较高期待,选择比例达57.4%。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后,志愿者希望获得更多激励嘉许机会的选择比例高达74.7%。可见,上海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激励嘉许、典型宣传等政策支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