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信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记载了一个人成人以后的社会评价性文本,如果没有档案,很可能会影响到养老金、失业金的领取、工作调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住青浦区练塘镇蒸夏村的唐彩红,就因为档案“失联”而烦恼不已。所幸,经过信访代理的“跑腿”,失踪了十多年的档案终于“完璧归赵”。
档案“失踪”工作受阻
2021年唐彩红就职的朱家角人民医院因建编需要,在梳理人事档案过程中发现唐彩红的档案缺失。经医院核实,因唐彩红岗位转正需要,单位人事曾在2008年时至其户籍所在地的练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调档,但被告知其档案未在册,最终调档未果。一晃十几年过去,档案的问题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既然档案不在医院,也不在户籍所在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唐彩红只得去当年毕业的学校碰碰运气,但被告知档案亦不在学校。
几番寻找无果,唐彩红陷入了毫无头绪的尴尬境地中。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1年10月,唐彩红以归乡探亲为契机接触到了“家门口”的信访代理。
信访代理循线追踪档案
唐彩红归乡探亲时说起自己的心事,蒸夏村的信访代理员小徐在“睦邻点”的日常闲聊中便排摸发现了她的“苦恼”。
在代理员的细心询问和引导下,唐彩红回忆起其于20年前卫校毕业后,曾将个人档案从学校提送至户籍所在地的练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并办理了劳动手册。信访代理员笃定地说“放心,你的档案跑不了,肯定就在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唐彩红悬起的心这才稍稍放了下来。
信访代理员按照流程将代理事项向镇信访办进行了上报,在镇信访办的牵头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召开协调会,因历时久远,经过时间线的梳理,猜测唐彩红的档案极有可能已做封存归档,再加上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2018年曾搬离原址,也增加了旧档案搜寻的难度。在中心及信访代理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一沓沓封存的档案中找到了这份“失联”的档案,这桩困扰了唐彩红许久的心事也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三个闭环”让群众的事无小事
而唐彩红这样的矛盾化解案例对练塘镇30个村居来讲也并非个例,2022年以来各村居已上报解决信访代理事项共计540件,大到群体事件小到邻里纠纷,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练塘镇的信访代理员们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基层信访代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家门口”的工作目标。
围绕上海信访“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主题主线,镇信访办总结归纳了“三个闭环”工作方法。第一个“闭环”是村(居)一级的解决机制,由村级代理员总体掌握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在村一级解决,如不属于村一级解决的,由村级代理员负责“跑腿”,向镇信访代理员提出并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第二个“闭环”是镇级的信访处置流程,由镇级代理员统一受理群众直接反映到镇及村级代理员上报的需要镇协调处理的案件,再由镇党政领导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必要时召集律师团队综合分析、解释处理。第三个“闭环”是市、区级的上报模式,受政策所限无法解决困难或政府层面尚未发现的问题,通过人民建议的方式向上反映。今年以来,镇信访办已累计向信访代理员征集人民意见建议8篇,建议内容既关注“普罗大众”的集体利益又心系“少数沉默”的特殊需求,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更多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