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防住疫情 稳住经济 保证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字数:1438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过去一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带来哪些经验启示?如何科技创新,科技政策要聚焦在哪些方面?怎样更好地做到绿色发展?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昨天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认真审议,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献计出力,凝聚共识与力量。

“稳”、“保”、“改”构成工作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驻会),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表示,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汤亮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有三个:稳经济的“稳”、保民生的“保”、深化改革的“改”,这也是今年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府工作重点。

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和五年的政府工作时,用了“极不寻常”和“极不平凡”两个形容词,全面而精准地表述了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在经受世界局势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的“三大严峻考验”的同时,政府从十个方面推进工作,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不仅防住了疫情、稳住了经济、保证了发展安全,而且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四大历史性成就”。

优化基础研究的支撑体系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感觉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对于这些变化深有感触,“特别是对研究经费的支持力度,从原来的2.1%增长到2.6%,并且还在持续增长,2022年基础研究的经费已经达到了1951亿。”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黄勇平认为科技的自立自强一定要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要打破原来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幻想,要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中国科技水平的进步。”黄勇平说。

对于未来的期待,黄勇平希望我国能够优化基础研究的支撑体系。“比如现在的基础研究中短期项目比较多,这也就较难产生重大的成果。”黄勇平指出,现在研究人员在申请项目、结题汇报上花费大量时间,因此他希望能有一套基础研究支撑体系的经费支持渠道。同时,目前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成熟,他建议国家从政策引导上下功夫,让企业有更多的参与热情,从而共同来解决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问题。

用核电促进绿色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提到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大师,中核检修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兼福清分公司维修部焊接班班长师延财表示,作为一名中国核工业的一线焊接工人,看到了核电的前景和未来。

他告诉记者,核电能量密度大,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清洁低碳的优势十分明显。同时,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用于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以华龙一号为例,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万棵。作为一名核工业人,他觉得发展核电,是用科技创新驱动能源革命,契合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5防住疫情 稳住经济 保证发展 2023-03-06 2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