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不少儿童被父母推到镜头前当上了“网红儿童”,这一现象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方燕的注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方燕建议规范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现象。建议各部门定期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的账号等,对未成年人的直播和视频活动进行集中整治,形成部门联动、宣传引导、加强惩治的全方位治理格局。(3月5日《北京青年报》)
还不会说话,就得习惯时刻在镜头前被记录吃饭、玩耍的场景;尚在咿呀学语,却要模仿讲出网络流行段子;还在学龄前,就要被安排学习表演各种影视桥段……打开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父母推到镜头前当上了网红,不少视频账号单条内容动辄收获超10万个点赞。一些过度消费“网红儿童”的内容无疑传递出负能量。
中央网信办此前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禁止诱导未成年人打赏行为,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
直播间吆喝带货、镜头前疯狂进食、无防护冒险走钢丝……眼下,一些儿童正成为网红行业中的主角,这些孩子中,很多还未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却已被数百万粉丝所熟知,孩子过早借直播短视频等参与商业活动也会造成价值观扭曲,形成“赚快钱”“出名要趁早”等错误观念。而就被曝光本身,也有可能给儿童带来诸如隐私泄露、危害人身安全等隐患及威胁。
身处互联网时代,儿童沦为“工具人”,父母渐成“啃小族”,与市场需求驱动、家长短视逐利、平台监管不严息息相关。一些家长牺牲孩子身心健康,打造“儿童网红”牟利的不当行为,实际上是家长自身网络素养和法治观念缺乏的一种表现。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必须要回应当下网络社会提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提升家长的网络素养和儿童权利保护意识。一方面,家长要摆正价值观、育儿观,摒弃功利短视的思想;另一方面,公众要擦亮眼睛,抵制“啃小”牟利。相关职能部门和网络平台更应严格落实主播准入条件和年龄限制,加大对制作、传播不良网络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要为他们的生长留下一片“净土”,让孩子们的童真免受网红“名利场”的腐蚀。父母过早地把“走捷径”的浮躁心态和功利思维灌输给孩子,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传递出畸形的人生观,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价值导向。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游戏方式、伙伴交往方式,不应该让成人式生活过早介入童年。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全、清净的环境,不让孩子过早卷入成人生活,理应成为所有父母明智选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