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关于杆秤的制作

本文字数:511

□聿  飞

虽说现在人们已习惯于使用电子秤,但传统的杆秤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而进入历史博物馆。

传统的杆秤是由秤杆和秤砣两部分构成的。史书上明言:秤杆曰“衡”,秤砣曰“权”。先秦时期的秤杆上刻有13颗星花为秤星,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随着度量衡的划一,在秤杆上又添加了“福”“禄”“寿”三颗秤星,由此改13两一斤为16两一斤。而且规定:秤杆上的秤星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不能黑心。更为令世人警示的是,第一颗秤星叫“定盘星”,表示公平、公正。倘若卖家短斤少两则损阴德,少一两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叫“折寿”,以此喻示商家做生意要诚实,不然会损福、伤禄、折寿,遭遇倒霉事。

很显然,我国古贤对杆秤的制作,涵盖着一种敬畏,譬如对“福”“禄”“寿”的敬畏,它是源于对代表正义、公平的精神力量的崇奉。一个人唯有敬畏,才会有约束。我国传统杆秤由13颗秤星添加到16颗秤星,彰显出先人内心深处具有一种对文明的敬畏和信仰。这种精神力量理应持久不衰,日渐光大,因为“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明·张居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关于杆秤的制作 2023-03-20 2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