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上海正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
昨天,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通气会,发布《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和全年促消费活动情况。《若干措施》重点围绕“全年消费节庆”“四大经济”“四大消费”“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5个方面,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增长,促消费,提出15项措施。
身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静安区如何从制度创新与消费促进上持续发力,打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为消费复苏助力?
在近日召开的第15届福布斯·静安南京西路论坛上,静安区发布了全市首个关于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方案,同时对外宣布,启动南京西路“千亿商圈”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南京西路商圈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建成地标性“千亿商圈”。全市首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同步揭牌。
计划启动
力争三年率先建成“千亿商圈”
南京西路位于静安区最核心的高端服务集聚带,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是上海规划的国际级消费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商业最亮丽的名片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南京西路商圈零售总额超过了780亿元,首店数量蝉联全市商圈榜首,引进全球首店、亚洲首店等高能级首店数量占到全市的1/3。随着百年张园、锦沧文华等地标性载体的全新亮相,南京西路商圈作为“世界橱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要达到“千亿级商圈”的建设目标,未来三年要实现零售总额增长200亿元左右。这样的信心和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近年来,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静安努力营造吸引全球消费者近悦远来、流连忘返的一流消费环境,提升优化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度和满意度,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杆和示范。
消费环境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提升,也让南京西路商圈的企业充满信心。以恒隆广场为例,2001年开业以来,恒隆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国商业地产的标杆项目之一,集中了大量头部一线品牌和品牌旗舰店,2021年恒隆广场的租户零售额已是该集团香港零售物业零售额总和的2.7倍。今年1月,恒隆广场业绩再创新高。
恒隆广场负责人认为,“上海是中国商业文明最活跃、消费环境最开放包容、放心便利的城市之一,静安区作为新品进入市场的桥头堡、顶级品牌集聚地,高端消费已较为完善。随着经济回暖,品牌信心稳步恢复,市场将强劲复苏。”
据介绍,南京西路千亿级商圈建设涵盖品牌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离境退税、后街经济等特色亮点内容,将在品牌经济和数字消费两大领域重点发力。
“我们将兼顾规模与质量,不仅涵盖特色亮点内容,也注重引入体验式业态、特色消费场景和多元社交空间,更致力于拓展数字消费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圈边界不断外延、辐射范围持续扩张的集成式、高能级商圈,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静安区副区长张军介绍。
明确任务
发布首个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千亿”目标,静安区政府将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数字消费场景、提振楼宇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论坛发布了《静安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方案》,这也是上海首个优化消费环境的实施方案。
张军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静安区将围绕“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目标,聚焦优化消费企业准入准营服务、完善消费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消费市场供给活力多元、打造全球消费经济展示窗口、提升安全友好舒心消费体验5个方面,提出20条46项任务,旨在有效促进消费全面恢复、稳步增长、能级提升,打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
“今年静安区将在准入准营、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上持续推出‘好用’新策。”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政介绍道。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静安区消费环境体验官”授牌仪式。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12位“静安区消费环境体验官”,将成为体验消费环境优化和企业感知度的敏锐“触手”,及时反馈问题、提供建议,共同参与推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建立友好客商关系、优化区域消费环境。
数字赋能
首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揭牌
记者注意到,论坛现场还为静安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揭牌。
“上海应着力构建数字时尚新产品、新品牌、新平台、新市场,打造数字时尚潮流首发地,品牌孵化地,新一代数字消费领军地,不断打造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动力。”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就有多名政协委员提出上海应抢抓数字时尚先机,多举措赋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近年来,静安区大力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率先制定发布实施方案,聚焦数字商贸、数字商圈、数字平台、数字服务及数字生态等五大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性的数字化重点项目和应用场景,静安数字消费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商品网上零售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半壁江山。”静安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辖区内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为例,近年来,欧莱雅中国完成了“美妆数据湖”打造,并在静安落地了全球首个“美妆科技中心”。通过数字化创新,在疫情背景下,欧莱雅中国线上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拥有“蔻驰”等知名品牌的泰佩思琦集团,目前的数字化业态已经覆盖电商、零售、批发、旅游等所有业务;百货业巨头久光百货通过数字化赋能,重塑“人、货、场”,多渠道多场景触达用户,去年线上销售同比增长150%,热门品牌成交占比84.86%。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未来,静安区将通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更多品牌企业在静安设立数字经济功能性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将南京西路商圈打造成为数字消费全面拓展、要素流量活力迸发的数字创新街区。
法治护航
成立经济犯罪刑事风险防控联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提振市场消费信心,更离不开法治助力。
聚焦静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护航南京西路打造“千亿商圈”,静安公安分局有何可为?
据介绍,早在2021年1月,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就牵头成立“卫企”经济犯罪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联盟,路威酩轩、开开集团等在内的10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单位。
“联盟成立以来,我们已查处各类案件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余名,涉及金额4500余万元。”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队长魏涛介绍,此外,还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企业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和困难,与企业开展党建共建、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
建设静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守护居民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让人民群众在静安区吃得放心?静安经侦支队以影响民生类案件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重点工作,特别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案件。
数据显示,近年来,静安经侦支队共破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名,查获各类含违禁成分的保健食品3900余盒。
此外,在重拳打击侵权假冒,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方面,静安警方实现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打击。据统计,经侦支队共计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95名,缴获各类假冒伪劣产品37.1万余件,涉及金额5.35亿余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全力护航企业发展,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为静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魏涛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