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遏制二维码诈骗需多管齐下

本文字数:1172

□吴学安

最近,不少网友称自己收到了陌生快递件,快递盒子里面是一个杯子,或者是一张宣传单和一个杯子,上面印有“就是送您的”字样,还附带二维码,称扫码后图上礼物任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免费陌生快递件,实际上是一种骗局,是基于个人信息泄露、免费邮件等二维码骗局的一种新手段。(3月31日《中国消费者报》)

买菜可以扫码支付,停车缴费可以扫码支付,吃饭买单也可以扫码支付。但是二维码真不是哪里的都可以随便扫,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入骗子的圈套。网络专家提示,手机扫二维码要谨慎,因为很多信息在手机上是看不出端倪的。对于陌生人推荐的二维码,或者不熟悉来历的二维码,需要提高警惕,谨慎扫码。

从下载移动应用到共享单车开锁,从移动支付到质量追踪,二维码已成为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基石。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然而,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目前国内的二维码市场还在免费使用20多年前的技术标准,其开放式的市场应用模式导致我国二维码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的状态;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二维码的生产和流通并没有明确的主体进行统一的管理。虽然一些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二维码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但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举措加以规范。

二维码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工具,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经济运行安全、公共安全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信息安全漏洞也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尤其是二维码其承载的信息缺乏审核、监控、追溯、认证,以致于发生二维码诈骗时,相关部门无法快速有效查地找到诈骗相关信息。当下,二维码行业暴露出的问题刚刚显现,现在整治乱象为时不晚。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消费者只需“扫一扫”即可付款。不过,也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调包或将二维码替换为病毒,致使商家或消费者受到损失。如今二维码应用很普遍,其安全性理应得到重视。要遏制二维码乱象,要通过技术管控和在立法层面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二维码行业发展加以规范。一方面,二维码应用监管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在技术层面加强对二维码的安全风险管控,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可以考虑建立二维码中心数据库,对市面上流通的二维码进行备案登记,将所有二维码数据统一存放在一个中心数据库,实现对二维码生成流通环节的有效追溯。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二维码行业有育发展。国家应积极扶持,制定并推广符合国内市场环境的二维码技术标准。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二维码监管办法,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实施违法犯罪、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净化二维码领域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遏制二维码诈骗需多管齐下 2023-04-04 2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