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张颖
今年清明时节,带着一家老小去了西安。这是我时隔近十年第二次到访这个城市,浑厚大气、带着自有的一种历史底蕴,一如十年之前。而此行最让我觉得特别的,还是那些汉俑和那座位于西安市北郊渭河之畔的汉阳陵。
其实放在西安的整个文旅产业中,汉阳陵的知名度远没有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这么被大家所熟知,也少有人会去留意,在通往咸阳机场的高速道路旁,坐落着这样一座中国目前遗址发掘面积最大、勘探研究最深入全面、保护展示工作开展最好的西汉帝陵。
墓主人是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代第四个皇帝景帝刘启,而阳陵,正是他和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
宏大的汉阳陵,在西汉帝陵的发展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走进地下宫殿,踩在悬空的玻璃之上,脚底下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物。它们半埋在地下,向世人讲述着历史与过往。周遭的灯光是昏暗的,空气是静默的,这种感官冲击是相当震憾的。
在这座地下宫殿里,数以万计的人物陶俑、成群排列的动物俑制作得活灵活现,工农产品、生活用具、钱币印章无不显现出当时手工业的发达。
阳陵出土的汉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称,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绸缎所制的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
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陶俑显得平和而从容,大多面带微笑,反映出“文景之治”中祥和安好的社会景象和人民精神状态。
千年时光流转,汉家陵阙早已掩埋在历史的尘烟中。而今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运用科学、先进的保护理念和展示手法,让今人得以亲睹两千多年前的“文景盛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