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西湖首次鱼类调查发现有36种鱼栖居。“湖水碧于染、锦鳞活水鱼、绕岸众莺啼”,已成为西湖这个著名文化景观地的日常。
作为古老的内陆湖泊,6.38平方公里的西湖中,到底栖居了哪些鱼种?杭州新闻客户端5月17日报道:研究人员对杭州西湖进行了首次“鱼类多样性本底调查”,发现一共生活着36种鱼。这份“名单”也引发了央媒关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5月15日刊发报道揭示:这36种鱼,隶属于5目、9科、28属,以鲤科鱼类为主;似鱎、鲫、黄尾密鲴和鳙是杭州西湖的优势鱼类……
对于许多“老底子”的杭州市民来说,其中好多鱼的名称还真不熟悉。鱼类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湖“生态链”的平衡要求看,也并不是鱼越多越好;如果有外来生物入侵,可不是什么好事,更需要防范防止。
西湖的鱼,部分是观赏鱼,比如花港观鱼等景点的鲤鱼;另外也有食用鱼,西湖醋鱼就是杭帮菜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观赏鱼还是食用鱼,都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西湖的鱼生活得好了,也证明了西湖环境保护得好;要为西湖的每一条快乐的鱼欢呼,无论你是看见花港观鱼里的美丽鲤鱼,还是吃到了美味的西湖醋鱼。
历史上对杭州观赏鱼损害最大的是侵华日军。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抢掠玉泉的观赏鲤鱼,留下的老照片显示,他们兴高采烈地将抢来的大鲤鱼抬回去,观赏鱼就成了他们的“盘中餐”。那些鲤鱼,应该是史上最痛苦的鱼了!
西湖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位于大城市中心的大型湖泊,确实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复杂影响。如今进入西湖最多的“人造物”是游船,无论是手划船还是电动船,都是比较环保的。环境水质对鱼来说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后,西湖水质有两个突出变化:一是湖水的透明度升高了,说明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二是营养指标下降了,意味着藻类水华发生的概率也在下降。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下游的,都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人类的诗意栖居,离不开万物包括鱼类的“诗意栖居”。如果没有“鱼类多样性”,也就谈不上“生物多样性”。保护西湖的生态,就要保护西湖鱼类的生态;维护西湖的生物多样性,就要维护西湖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From Agreement to Action:Build Back Biodiversity)”。从协议到协力,就是从纸面走向实践,最终能够全面恢复、复元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复元生物多样性,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之必须。我们希望西湖的每一条鱼都是快乐的鱼,无论其什么“身份”;在今后要进一步科学改善西湖的生态环境,让各种生活在西湖的动物们更快乐,更能呈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生机勃勃。西湖作为一个景观文化圣地,如果也能成为生物多样性建设的标本,那将更具世界性价值。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