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秘密

本文字数:1477

姚华飞

秘密是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隐蔽则是隐藏秘蔽,不让别人知其内情。

“秘密”两字最早出自于《晋书·刘隗传》:“隗虽在外,万机秘密皆豫闻之。”《朱子语类》卷一一五:“今人以为此事如何秘密,不与人说,何用如此。”“谋成于秘,败于泄。”那些有所隐蔽,不让别人知道,即所谓“隐而不宣,隐而不露”的事项,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秘密。

保守秘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规定:“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次年召开党的二大再次强调保守秘密的重要性。而在之后修改党章和入党誓词中都规定了秘密的规范语言。“遵守党的纪律,永不叛党(秘密)。”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半个世纪的生死夫妻,他们共同参加地下的秘密斗争,一起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又同住延安窑洞,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建国后,各自是党的高级干部,同住海棠花长开的西花厅。夫妻俩相濡以沫,情深似海。在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中,体现了严守机密、从不泄密的原则性。

1927年,党中央派周恩来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到南昌领导起义。7月19日要离开武汉的时候,才对邓颖超说了句:“我今晚去趟九江。”去九江干什么,何时回来,都没有说,邓颖超也没有问。直到12天后,国民党在报纸上登了南昌起义的消息,邓颖超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世纪60年代,张爱萍上将驱车来到西花厅,他是从罗布泊大漠深处指挥部队和国防科技人员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完毕,刚回到北京,来向周总理汇报核试验过程的。

为了感谢这位将军,周总理和夫人设便宴请他吃饭。席间,总理和将军共同举杯。“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干杯!”坐在旁边的邓颖超一边给张爱萍夹莱,一边笑着对张爱萍说:“爱萍,今天大姐可要说你了,这么大的事情,恩来回到家里,对我的嘴封得很紧,滴水不漏啊!”说着她向丈夫投去嗔怪的一瞥,这是邓大姐多年的习惯了。接着她又说道:“可你呢?也该给大姐通通气嘛!”“大姐,冤枉啊!这是总理的规定啊!不让给任何人讲啊!”张爱萍立即向邓颖超解释。“是我的规定,参加核试验的人员一定要保密,不能向外人讲,包括自己的老婆孩子。这是保密纪律。”总理马上为张爱萍解围。

周恩来夫妇在西花厅一住就是25年。西花厅也是总理办公的地方。周恩来的办公室一共有三把钥匙,一把在警卫员手中,一把在机要秘书那里,他自己的一把白天总是在身上,睡觉时压在枕头下面,只有出国时,才把钥匙交给邓颖超保管。邓颖超像接受保密任务一样,把钥匙收藏起来。有一次,周恩来出国走的很匆忙,到机场才发现钥匙还在口袋里,就把它封在信封里,托机要人员带给邓颖超。他回国后,见到邓颖超第一件事,就是让邓颖超把钥匙交还给自己。周恩来接过信封一看,笑着说:“噢!你连信封也还打开检查一下?”邓颖超说:“你怎么交给我,我就怎么还给你。”周恩来笑声更响了:“我忘了告诉机要员一声,这个信封里还有我写给你的一张便条哩。”

周恩来夫妇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1974年6月1日,周恩来因癌症晚期住进了位于北海公园西侧的解放军305医院。

一天,周恩来夫妇亲切地交谈。周恩来说:我肚子里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也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就这样,这对一生为党奋战的革命伴侣,彼此深情地望着对方,相对无言,沉默了很久。他们终生遵守党严守秘密的纪律,把没有说出的秘密埋藏在各自的心底,一直到生命的终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秘密 2023-07-03 2 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