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谈

本文字数:1200

事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华介绍,该区仓前街道纪工委在今年3月开展的公车使用专项监督中,发现电动公车充电位上时常有私家电车充电。(7月2日《澎湃新闻》)

百家讲:

“公电私充”衍生于“公油私加”,其本质上仍旧是“私车公养”,是“车轮腐败”新变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不仅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影响机关干部职工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威信,也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重相悖。

“公电私充”之所以成为“车轮腐败”新变种,根源在于隐蔽,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些单位公车管理混乱,不仅难以让普通老百姓监督,也会给纪委监委部门及时发现、惩治带来难度。

遏制“公电私充”并非无计可施,如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针对出现的“公电私充”新倾向,全力规范电动公车的集中管理、统筹调度,督促党政办不定期抽查公车充电管理情况,对电车充电位进行规范化标识,实行专车专用停放管理,做到“位车对应”;同时,纪委监委要加大对“公电私充”查处力度,通过曝光一些典型案例,起到有力震慑效果。

根治“车轮腐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拿出新举措,把制度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公电私充”无处遁形。

——吴睿鸫

事由:

近日,在北京一处商圈的男洗手间里出现了一种健康检测小便池,上面写着“留尿采样、扫码支付、查看报告。只需简单三步,就可以现场检测尿液”。机器展示的检测内容有尿钙、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抗坏血酸素等项目。客服回应称,机器投放的区域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每次大概20元左右。“与医院检测的原理是一样的,可作为个人健康的一个参考。”(7月1日光明网)

百家讲:

近来,类似的智能尿检小便池呈现日益增多趋势。医院做尿检,容器防污染、标本取样、检验员操作和结果解读等,过程都十分严格。这类尿检没有统一的安全程序,指标容易“张冠李戴”,甚至可能因滋生细菌,导致正常的尿液出现异常指标。检测结果容易出现错误,也可能因假阴性导致贻误诊疗,或因假阳性导致参与者过度紧张。

这类尿检更应该质疑的是相关服务方有没有提供服务的资质。尿检属于典型的诊疗活动,只能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在特定环境中开展。因此,这类尿检不仅技术上不可行,在法律上也不被允许。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假如非医疗机构、非医疗场所、非医务人员都能从事此类诊疗活动,导致诊疗变成人人皆可涉及的社会化服务,医疗安全就会失去基本保障。

当前社会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互联网创新产品也层出不穷,谁抢占了创新的风口,谁就可能成为赢家。然而,医疗毕竟关系到大众的健康与生命,诊疗也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和其他条件,医疗服务不能随意社会化,互联网创新更应该避开诊疗。因此,当此类创新产品出现时,应该在法律和技术层面对其进行审视,公厕“智能尿检”在法律和技术两方面都过不了关,应该果断叫停。——唐传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百家讲谈 2023-07-04 2 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