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广春
近期,旅游市场迎来高峰,文旅消费持续升温。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暑期出行前瞻报告》显示,由于出行需求旺盛,今年暑期(7月1日至9月1日)机票价格将保持高位,平均价格较2022年同期上涨约32%,较2019年同期上涨约5%。(6月29日《证券时报》)
暑期旅游市场推出了不少与旅游相关的新业态、新玩法,公众个性化、强社交、深度文化的体验需求,也得到了基本的释放和满足。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既是对各地旅游景区和各种旅游方式、服务质量、政策措施能否显效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暑期旅游市场安全性的一次检验。暑期旅游市场,在玩法上既有更多的“上新”,在安全保障上也要有足够的“上心”,多方共管,齐心协力,真正为暑期旅游市场系好“安全带”。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2023年端午节假期和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提出了四点要求,不仅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相应的可操作性,也有积极的指导性,是当下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的重要文件。从下发文件,到文件落地,会有一个过程。各地在迎来源源不断的游客资源时,要防止顾此失彼、见利忘义。监管部门要分区域、分行业,抓风险排查、抓责任落实、抓制度执行、抓安全保障。越是旅游市场红火的地方,越要明确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牢牢抓好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确保旅游安全万无一失。
景区在创新旅游玩法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景区管理者或旅游项目运营方,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要充分预估“新”玩法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检查旅游玩法的牢固性,在高负荷或满负荷运转状态下,更要确保安全保障措施、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所有旅游项目,应在安全保障上有备选的预防、救助方案,并根据事前预案演习有所调整,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
游客在制作旅游攻略时,必须做好安全攻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陌生、多变的自然环境,时刻隐藏着安全风险。要把安全做在前面,使旅游成为有组织、有领导、有指挥、有分工的行动,拒绝前往尚未开放或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游玩。即使在旅游景区,也要听从指挥,杜绝独断专行、任性不羁,不与风险同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