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李启璐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最近一次看到阿忠(化名),是在徐汇区斜土司法所的社工点,他脸上挂满了自豪,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现在每天都老开心额”。
阿忠说,自己的竹笛吹奏已小有名气,被邀请参加社区演出,街心公园的表演常围满了“粉丝”,不少人想跟他学吹竹笛。
阿忠说,自己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教学,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一起演奏出游,乐在其中。
阿忠说,自从被纳入安置帮教,在帮教小组和自己的努力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忠的故事要回到2021年的4月……
初相识
2021年4月,阿忠9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期满,因为附加了剥权,社工与派出所民警、居委干部、帮教志愿者约定在派出所举行宣告。
当天,阿忠穿着一件极不合身的大外套,小心翼翼地坐在派出所长椅一角,面色憔悴,仿佛只想把自己藏在角落里。社工热情地打招呼,他怯怯地回应了一声“张老师”。
阿忠说这是他出狱后第一次出远门,城市变化太大,他早早出门却因不认路差点迟到,只得拨打弟弟电话“远程求助”。
阿忠一脸胆怯甚至有些卑微,宣告时社区民警再三告诫他切莫重蹈覆辙。阿忠低着头连连称是,几经犹豫终鼓足勇气说自己身份证已过期,民警和社工马上带着他到户籍窗口办好了新证件。
社工帮阿忠罗列了最紧迫的问题:生活无来源,经济困难;过了退休年龄,就业困难;寄宿在弟弟家中,无稳定住所;心中有郁结,有房产纠纷等等。
阿忠特别需要社会帮扶,为此帮教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申请司法救助,缓解阿忠捉襟见肘的窘境;协助办理退休,确保有一份保障;协调办理廉租房,提供阿忠住房保障;帮助法律咨询理清思路;多次走访面谈疏导不良情绪,正向引导帮阿忠树立生活信心。
解困苦
阿忠与大部分长刑期的刑满释放人员一样,刚出狱的他身无分文,无处安身。虽然社工协助他申领了司法救助,但次月才能领取救助金。社工又联系街道民政部门及居委,帮忙申请到了临时救助金。
社工对接了公益律师,为阿忠详细分析了他原先房产的情况,因过去的种种纠葛,阿忠的房子多年前就被他人通过正当途径变卖,事实既定,阿忠也是懊悔不已。
社工安抚劝慰阿忠不要纠结于过去,要积极着眼于当下和未来,将生活重心放到办理退休和申请廉租房上。
2023年年初,在社工的帮助下,阿忠办理好了养老退休,同时也享受到廉租住房政策。有了固定收入,住房也有了相应保障,身边还有亲人的陪伴,阿忠终于过上了正常生活。他感叹当今社会的包容和阳光政策,出狱前在监狱担心焦虑难以入睡,害怕回归后一无所有,成为家人和社会的累赘。现在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社会、政府和身边人的关心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唤新生
社工运用倾听、同理心等专业技巧,用平和、尊重、接纳的态度,使阿忠渐渐敞开心扉。在深入的交谈中,他主动讲述了自己入狱前的经历,及在狱中的服刑、学习、生活情况,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后悔不已。
在多次沟通交流和走访中,社工发现阿忠对音乐的热爱。说起音乐的时候,他一改往日的胆怯,像是上了发条,滔滔不绝。阿忠告诉社工,他年轻时曾学过竹笛,还专门教过课。从竹笛的种类、指法聊到音乐风格,他如数家珍。
社工将话题转到社区公园热闹一角,有很多居民在吹拉弹唱,建议阿忠也可以去一试身手,不要荒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技能。再三劝说下,阿忠勉强答应了。这次尝试仿佛为阿忠打开了一扇大门,略带生疏的演技掩盖不了多年前沉淀的技巧,居民忍不住为他的演奏鼓掌,这极大地鼓舞了阿忠。
此后,阿忠风雨无阻,几乎每天都会去公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表演和探讨。渐渐地,阿忠生命里“隐秘的角落”也被众人关爱的阳光照亮,嘴角是藏不住的满心喜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